|
|
试驾安全至上的菱形新概念汽车,钟志华院士颇多欣喜。 本报资料照片
前不久,湖南大学与长沙高新区签约,在麓谷园区创建湖南大学产学研基地,此举在湖南高校引发广泛关注。让千年学府从注重教学、科研,到产、学、研三项并举的推动与踊跃实践者,就是我省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来自洞庭湖畔的农家子弟,在汽车制造等世界前沿学科研究领域建功立业的同时,不忘千百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他把对乡土深深的眷恋,化为感恩行动——潜心研制高效价廉又先进的农机具,历经挫折不放弃。
“钟氏”汽车塑形术
人们多半知道汽车“心脏”——发动机制造在中国尚属“短腿”,其实,与之并列产业“瓶颈”的还有一项需高精尖技术支撑的加工工艺,钟志华经7年攻关领衔完成的“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课题,因率先破此“瓶颈”而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富于创造性的研究,使我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塑形术”。
薄板冲压成型过程计算机仿真及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轻工、航空等领域,汽车车身金属件几乎全为冲压件,过去传统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是工程师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先设计出工艺和模具的初步方案,再经反复的试模修模,逐步达到零件设计要求。
1996年,“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正式立题,年仅36岁的钟志华担纲主帅。钟志华率领的课题组不是钻进书斋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出击,带着开发并逐步完善的软件跑企业,经实战磨练而使软件工具与企业开发日臻“双剑合壁”。在薄板冲压技术终于技艺娴熟待江湖“行侠”之际,业界专家颇为动容,他们认为,这个中国的“功夫小子”总体实力可以匹敌国际强手;其“行侠”江湖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汽车产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并争取地位上升,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钟氏塑形技术已在国内10多家汽车制造和模具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在湖南同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技术使公司近40%模具的产品合格率由50%提高到98%,近三年累计新增利税1900多万元;成果被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选作并行化汽车设计制造软件平台,该中心一期投资1亿元人民币,成为上海2000年一号工程。
汽车“亲吻”不伤人
“汽车碰撞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及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与改进中的应用”,是钟志华在汽车领域取得的又一研究成果,其标志性作品是他亲手设计的菱形汽车——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
给百姓设计一款舒适安全成本低的小汽车,是钟志华多年梦想,1997年开始实践,4年后梦想成真。钟志华告诉记者,他十几年前开始研究汽车碰撞,经无数次实践发现,由于常规汽车车轮呈矩形排列,对撞总归于平面接触,因此百分之百都会顶死。经他改进车轮布局,让矩形变异成菱形后,碰撞成点接触,对撞车体仅30%-50%的重叠,且菱形车中间两个轮子,正好可保护乘员。
除了造型时尚的菱形车,善于奇思妙想的钟志华还首创了国际机械储能式汽车碰撞实验牵引装置,实现低功率和短跑道条件下近似匀加速牵引,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成本只有国外产品的10%,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汽五菱等企业的新车安全性设计。他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汽车车身冲压成型仿真软件和汽车碰撞仿真软件,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运行,并为上汽集团有关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目前,钟志华又开始了关于汽车碰撞安全新的探索,尽管其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众多,他却乐此不疲。他渴望依靠科技的力量,帮助人们挣脱被汽车“恶吻”后生死由天的宿命。
待圆收割机之梦
1995年归国前,钟志华在国外游学10余年,曾被林雪平大学聘为终身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享受到学术之尊的钟志华,却怀有普通农家子弟的朴实心愿,他要让自己的知识帮助固守田陌的兄弟姐妹。
1984年在留学瑞典时,当地电视台播放介绍中国桂林山水的风光片的一个画面让他铭记在心,片尾,镜头转向紧张抢收早稻的当地农民,节目主持人说,中国比欧洲早几百年发明了镰刀,现在还在广泛使用,欧洲却早开始用联合收割机了。20多年来,为中国农民造出世界上最廉价而性能优良的联合收割机的梦想,一直萦绕于钟志华的脑海。
他的攻关障碍在于机器成本和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田地形。每次现场实验,他像农民一样打赤脚下水田,开动收割机,有时忙得通宵达旦。每个收割季节,钟志华基本上泡在试验田里。钟志华的同事告诉记者,联合收割机属“编外”项目,没经费支持,得自掏腰包,钟志华仍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目前,他研制出3种原理和性能先进的机型,突破了困扰我国农机行业几十年来收割机不能在深泥脚田作业的技术难关,获两项国家专利。为确保收割机使用可靠,他研究试制了几十台样机,先后推出六代超轻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样机。钟志华没考虑过自己付出的心血收益几何,他只想看到中国农民潇洒享受劳动的轻松和快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