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国内外小麦市场联袂走强,拉开了此番农产品上涨的序幕。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严重干旱,造成全球小麦供不应求,国际小麦大幅上涨,涨幅达30%。而丰产的中国小麦市场,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作用下,也是一路飘红。
但“十一”过后,国内外麦价出现回落,国内市场最深的跌幅达5%。下跌的主要动能一方面是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国家拍卖活动陆续展开,市场供应量增加。
上周五100万吨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在豫皖两地展开,起拍价三等混合麦1440元/吨,二等混合麦1480元/吨。从拍卖结果来看,成交率偏低,大多以起拍价成交。
本次小麦拍卖对后期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成交数量偏低,市场可供应的小麦数量低于预期,供给压力减弱;另一方面,成交价高于现货价格,国内制粉企业将加大从农户手中收购小麦的力度,进而带动国内小麦收购价格出现上涨。昨日山东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聊城地区中等小麦进厂价为1460元/吨。由此可见,近期国内小麦价格有望保持强势运行。
9月以来,我国小麦主产区降雨量普遍较低,部分地区小麦种植带降雨量不足正常水平的1/4。晚播比较普遍,同时存在一部分弃种的现象。由此,一些分析机构预测,我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7%。
近期产区气温较往年偏高,造成部分地区小麦出现了旺长的现象,这不利于小麦的过冬。气象机构预测,11月我国小麦产区的降雨量仍低于正常年份。种植面积的下滑和糟糕的生长天气,使得小麦未来的产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今年我国小麦产量大幅增加,加上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大幅减少,今年我国有望成为小麦净出口国。
据外电报道,我国自10月以来向韩国出口60万吨小麦。由此可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6/2007年度100万吨小麦的出口预测略显偏低。
综上所述,小麦新一轮的上涨已经展开,未来市场可能对小麦的生长状况展开炒作。ws0705合约的涨势已经明朗,1790-1800元/吨可能是下一个目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