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典礼在期待中举行,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奠基仪式在热闹中破土,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也隆重开幕……一系列文化大事让人应接不暇。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和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及省市部分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出席了南图新馆的揭牌仪式和美术馆新馆的奠基石揭幕仪式。 梁保华省长还饶有兴趣地参加了吴为山雕塑艺术展的开幕式。
专家认为,江苏在文化建设方面正在“快马加鞭”,这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和动工,将对改善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资料表明,2004年江苏省政府就决定3年内投资100亿元,打造十大社会公益事业,其中有5项是文化场馆设施。这5大场馆包括投资4亿元的南京图书馆新馆和投资3亿元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此外,十多年前就规划建造的江苏大剧院,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选址。
南图新馆亮相——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昨天上午,南京一位文学爱好者张江站在南京图书馆新馆的大厅里,情不自禁地朗诵着著名作家、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的诗歌:“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猜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他有点兴奋地说:“这地方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来我一直想进来看,但是门卫每次都因里面施工没有结束把我拦住,我就期望着在落成这一天进来先睹为快,为此我还请了假。”
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介绍说:“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800万余册,其中不乏珍贵古籍善本,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据悉,作为21世纪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南京图书馆新馆1998年3月正式立项,2001年奠基,2002年开工建设,共投资4亿元人民币。新馆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8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12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节点4000个。从硬件设施来看,新馆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软件设施来看,新馆文献资源更加丰富,采用了现代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从服务水平来看,新馆“藏、借、阅”一体的服务方式,以“用”为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更大地方便读者。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落成后的南京图书馆新馆逐步对外开放,目前将开放一层和负一层区域。分别设有展览厅、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六朝遗迹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中文报刊阅览室、少儿书刊借阅室、文化用品商店(新书展示区)、视障人书刊借阅室。“南京图书馆新馆作为一座公共图书馆,它最大的亮点是公益性和服务性。在这里,所有的资源都将向所有读者开放,所有的读者都将公平地接受服务。在这里,市民的文化权利将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这里,读者是上帝。”
“新馆还在细节上体现了对不同人群的关心。”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视障人书刊借阅室在位置上紧邻一楼西入口,方便视障人士进出。在布局上,分为“网上冲浪、弱视阅读、有声读物、盲文资料阅读、视障人交流”五大功能区,既利于交流又互不干扰。在设施上,除各种盲人借阅设备外还在室内铺设专用盲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负一楼的六朝遗迹展示区。南京图书馆施工期间,在新馆地基下发现了六朝时期梁朝建康城遗迹。新馆以“湮没的皇宫”为主题,将部分遗迹用玻璃地面保护起来,制作成特殊的展示厅,免费向读者开放。透过玻璃地坪,读者可俯瞰古车道、排水沟、古井等遗迹,充分领略六朝遗迹所展现出的丰厚历史韵味和独特的建筑美丽。
美术馆新馆奠基——
“美术新馆将成文化新地标”
昨天上午10点左右,刚刚为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仪式揭牌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和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与其他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建设工地,参加了奠基仪式并为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奠基石揭幕。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开端,自1936年至今已有70年的悠久历史,今年恰逢70周年馆庆。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十大社会事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投资3个亿。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美术馆新馆建筑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4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各类大小展厅近10个,面积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比老馆扩大近4倍,最大的展厅1400平方米、层高8米。新馆方案从2005年6月底开始面向全球征集,最终确立了6个备选方案。在6个方案的投票决选中,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4号方案获得全票通过。
有关图像资料表明,新馆选址在长江路以南、汉府街以西、中山东路以北、中央饭店东侧原长江路美食街旧址上,正好和南图新馆遥相呼应。
现场有知情人士介绍,新馆同时还具备研究、典藏、交流、教育和艺术服务等多种功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建成后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将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艺术品典藏、研究、展示和公民素质教育基地,成为艺术信息传播和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成为显示江苏文化艺术水平和社会教育水平的窗口,是江苏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文化工程。”
在建设工地上,有不少工人正在清理现场的一些淤泥,有媒体界人士说估计出于担心不小心碰到什么文物之类的考虑,“南京这个城市到处都是文物,施建单位也很小心,先期阶段还是谨慎一点好。”
瞭望哨
公共文化设施
要做知识发动机
——专访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陈如
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陈如,他对南图新馆落成等发表看法说,南图新馆的落成和省美术馆新馆的开工,是一件事关南京市民文化生活的大事。首先来说,这二者不仅仅是江苏省的文化性建筑、公共性建筑,更是标志性建筑。这些文化设施都在南京,南京现在的定位是现代化国际人文之都,因此可以说他们代表着一种力,代表着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这个角度看,文化馆所的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象征。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文化素质关键在培养。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提高普通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素养,因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归根到底是要回到人身上,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市民,只有公众的普遍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和谐社会,实现文化的健康传承。而文化馆所所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同时,这也是政府在服务性定位方面又迈出的重要一步。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陈如说:“基于上面几个角度的思考,我更关注这些文化馆所的利用率。职能部门有义务通过引导、宣传、推介,采取专家讲坛等多种途径,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大家休闲时首先想到去图书馆阅读,去博物馆观赏。我希望公共文化馆所不要成为美丽的外壳,夺目的工具,它们更应该是知识的发动机。不过,根据目前南京市民讲堂的观众情况看,市民对这些文化设施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应该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开幕——
文心铸魂的
时代雕塑者
一跨入江苏省美术馆的大门,迎面一位巨大的老子雕像图片,身子中下方虚空的部分,正好是展览馆的入口处。现场很多嘉宾对这个创意连连称好,认为与雕塑展的主题浑然天成。
昨天上午11时整,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开幕式在南京市长江路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本次展览是继2006年7月4日北京中国美术馆《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2006年9月3日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成功举行、载誉归来后对江苏省家乡父老的一次汇报展。
本次展览设在江苏省美术馆一楼展厅和二楼展厅。参展的100余件作品中既有巨型的老子像,也有长不过6厘米、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睡童”。
谈起展览馆大门的创意,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王忠林老师显得异常高兴。他介绍了其中的奥妙,本次布展最具特色的大胆设计就是以吴为山高达16米的《天人合一——老子》雕塑屹立于美术馆的大门前,观众经过老子腹中而进入展厅,老子形象渊兮湛兮,恍兮惚兮,象帝之先;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其静穆幽冥之象表征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哲思;整体中空,昭示天地之间,犹如橐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体现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之强盛生命力,也点明了老子“无,名天地之始”的中国哲学道体思想。
“所有观众将由此进入江苏省美术馆的展览,同时也进入吴为山雕塑艺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徜徉悠游,玄览鉴照吴为山以艺术形象为我们再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魅所在。穿越老子的‘空’进入,迎面会与执礼相迎的《孔子》不期然而相遇;为‘临风扫残云,阔步迈天下’的《秦始皇》雄风所激荡;因‘心事浩然联连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鲁迅》,灵魂得以又一次深沉的警醒,在高达3.6米的《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如中流砥柱般的艺术精神之体前高山仰止……”王忠林富有诗意地描述道。
展览会现场有不少读者争相索要相关资料和图片作为纪念,甚至在美术馆门前排起了不短的队伍。展厅内更是人山人海,不少都是南京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
记者采访时获悉,多年来吴为山一直从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的创作工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这个系列的作品历史跨度大,人物类型繁多,性格特征鲜明,有老子、孔子、秦始皇、鲁迅、齐白石、徐悲鸿、冯友兰、马三立、费孝通等,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名人凝固历史,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吴为山深厚的艺术功底、高缈的艺术境界和崇高的人文理想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