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宋蕾
在今年三季度各项宏观数据趋稳的表现下,决策层希望将这个态势延续到2007年。在近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发言中表示,明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特别要落实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
朱之鑫认为,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都将增加经济运行中的内需动力。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速度下降到1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减速为24%,是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但同时消费则强劲增长,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增幅超过去年全年0.9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王小广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消费”增长的情况不错,相比而言,由于宏观调控更注重结构控制投资,以及外部经济的影响,“投资”和“出口”增幅今年三季度都有所放缓,他认为明年也将延续这个趋势。虽然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目标之后,宏观层面都提出要“内需”拉动,但王小广认为明年扩大消费的任务更加紧迫,在政策上要落到实处,他说:“两驾马车慢了,消费就要适当加快。”
而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报告也认为,中国政府今年出台了多项宏观紧缩政策,但并不希望影响到消费,他们认为今年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城市最低工资和补助,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
就明年落实“内需”的政策展望而言,朱之鑫表示,改善就业和增加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将成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包括,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村水、电、气、路的重点投入。发改委综合司一位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扩大农村内需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将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增加,二是消费环境的改变。农村基础建设的配套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形成流通消费网络的考虑。
他还表示,考虑到农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将采取多予少取和放活的措施,如今年因柴油价格上涨,对农民购买农资实行补贴;二是完全减免农业税;三是保证农民合理收入;四是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比如今后将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
与刺激消费相比,在社保福利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改善是扩大“内需”的根本之道。这位官员还指出,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目前我们主要是在城镇实行,包括低保,城镇低保人数比较稳定,农村虽然也实行了,但也只是在部分地区,仅覆盖到700万~800万农村居民。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到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将10亿人口纳入保障系统,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将农村居民逐渐纳入社会保障。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今年10月的一份报告则认为,中国正在走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他们指出,增加消费的政策可以有两个着眼点,或是增加居民消费,或是增加政府消费。他们认为当前增加政府消费的空间巨大,即增加政府开支应以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项目为重点,空间政策极大,因为目前各级政府在这些福利领域的所有支出仅为GDP的3.5%左右。
但国际经济研究所也指出了中国政府增加政府消费的误区,他们认为不应通过增加个人所得税来获取所需资金,因为此举会抑制居民收入,从而抵消政府消费增加的一部分效应。政府应减少自身的投资,将资金用于消费。这项调整的空间很大,因为目前政府直接承担了国内投资总额的5%,而且还有大量转移支付用于支持投资。2003年此类转移支付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据此推算,政府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支出约占GDP的7%~8%。如果政府削减投资,将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就可以大大改善需求结构。
王小广指出,内需的增长是个慢变量,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政策需要一个一个去做,最终的效果显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