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专家昨日举行论坛讨论深圳水价政策
以价格调整促节水大势所趋
深圳商报记者苏海强
本报讯“深圳人花两分钱就从东江取走一立方水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在昨天举行的“循环经济·水价政策”高峰论坛上,参加论坛的政府官员与专家所作的专题演讲,无不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深圳水价上调将成未来发展趋势。 不过有关人士认为,居民的生活用水价格调整幅度绝不会超出市民可承受范围。
调整旨在以价格杠杆促节约用水
据了解,1990年,深圳就在特区内推出了5级阶梯水价政策,折射出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的意识。1997年,深圳出台了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近两年,深圳又先后提高了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拉大了阶梯水价级差。
在水价政策的引导下,深圳企业和社会的节水意识不断提高,用水方式不断优化。把洗菜水、洗衣水、冲凉水收集起来用于清洁、冲厕,已成为深圳市民比较普遍的用水方式。企业则纷纷从技术、工艺和管理上采取节水措施,全社会节水效果明显。据统计,全市居民户月均用水量上世纪末为29.37立方米,目前降至18立方米;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上世纪末为54.3立方米,目前降至31.98立方米。特别是从2004年自来水调价以来,连续出现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用水量却减少的现象。今年1~9月,深圳GDP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3%,但水务集团售水量下降了2.6%。
当前水价未充分反映深圳水资源紧缺度
然而,深圳的水环境严重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55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5。目前全市用水量的3/4依靠从市外调入,本地水源仅够1/4。据规划,将来全市用水的增量部分也主要依赖外调。全面对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深圳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力度尚嫌不足,促进水资源重复利用、变废为用的价格政策尚未“起步”。
具体表现在,从经济角度看,一是本地原水价格偏低,未充分反映出本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价值。水价结构上不完整,代表水资源稀缺价值的水资源费太低,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特区外还未普遍实行阶梯水价。从战略角度看,水价未能充分反映出深圳用水安全应有的紧张度,深圳水资源严重紧缺,但各方面并无明显的紧缺感。
与水价政策这种体系不完善、力度不足的状况相对应,目前深圳在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和变废为用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人均综合生活用水仍高于国内南方城市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万元GDP耗水量仍偏高,一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仍偏低,雨洪尚未有效利用起来,地下水的开采尚未得到有效规划。
通过水价改革促进节水是大趋势
对于上述尴尬,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说:“如何制定科学的水价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深圳乃至全国都面临的重大课题。”
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也表示,通过水价改革来促进节水,是全国的大趋势,深圳在全国率先制定阶梯水价,不同行业用水实行不同价格,带了一个好头,但是目前水价结构还不足以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有必要调整。
深圳市物价局局长申庆三则说,二十多年来深圳一直严重缺水,但深圳人多数时候未感到严重缺水,主要是因为市政府不遗余力地花钱买水,水源地惠州、东莞等地水源还相对充裕,并且水权概念还不清晰,还未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深圳人花两分钱就从东江取走一立方水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可以预见,随着我市各项水价政策调整到位,水资源价格不断趋向合理,自来水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百姓关注
生活用水价格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对于深圳未来水价的改革,市物价局局长申庆三作了三点设想。一是健全水价体系,适时制定中水回用价格,雨洪利用价格乃至海水淡化价格,建立起与深圳水环境整体战略相匹配的水价政策体系;二是优化水价结构,科学合理安排本地原水、自来水、中水和雨洪、污水处理等各项水价政策;三是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新的用水安全观。深圳市水务局局长蒋尊玉说,深圳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但是水价在全国却属于偏低水平。从价格政策来看,这显然不利于鼓励市民节水,所以有必要合理调整水价,比如小幅度提高居民必需的生活用水价格,大幅提高洗车等行业用水价格。他同时强调,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关系国计民生,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用水价格涨幅绝不会超出一般市民可承受范围。
在深圳,本地原水价格偏低,未充分反映出本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价值。图为深圳境内的某水库一角。深圳商报记者廖万育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