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为中非友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资料记载,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从唐代起中国就和非洲有了友好交流。
杜环是第一个给我们留下姓名,确实到过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中国人。 杜环出身名门望族,公元751年在一次战役中被阿拉伯军队俘虏,被俘后周游了阿拉伯各国,于762年经海路返回广州。他将沿途见闻写成《经行记》,叙述了抵达非洲的经历。
《经行记》中,杜环自述曾去过摩邻国,从耶路撒冷出发,要经过沙漠,走2000里才能到达。摩邻国长期被错认为是肯尼亚,其实它是信奉海神的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王国治理下的厄立特里亚。
杜环到摩邻国的中途访问过埃及,他仍用大秦这个旧名称呼埃及。《经行记》留下了杜环对当地医术的赞扬:“其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
据记载,杜环一路上经过的非洲,流行3种宗教。第一种是伊斯兰教,是埃及信奉的国教;第二种是在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就已流行的基督教;第三种是在苏丹境内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
唐代中国的远洋船舶曾抵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海岸。贾耽写的《广州通海夷道》中详细记录了这条航线的情况。阿拉伯历史学家艾布·赛德·哈桑所著《历史的锁链》一书介绍了中国唐代的船舶到达红海吉达港,并北上与埃及建立了交往。
唐代中国人曾抵达非洲,同时也有非洲人到中国来。唐初,索马里南部的黑人国在官方档案中被译作殊奈,后来被译作仍建,这是中国人最早知道的非洲黑人国家。629年,殊奈曾派使者到长安。据《唐会要》记载,殊奈的使者是从索马里南部海港经6000海里的长途旅行才抵达广州,再被迎接到长安的。
据《酉阳杂俎》记载,殊奈(仍建)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是指瓜达富伊角南索马里南部沿岸的班图族居住区。当地所有种植都靠天然降雨,它的特点是没有井和河流。另外,从公元724年到818年间,苏门答腊的使者曾经3次把东非的班图族黑人带到中国来,当作歌舞能手留在中国皇帝的宫廷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