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靖 童曙泉 王东亮 本报通讯员 张桂芳
天安门广场,彩旗飞舞,花团锦簇,48面非洲国家的国旗迎风招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标志在蓝天下格外醒目;北京的大街小巷,条幅、鲜花、宫灯,欢迎远方来的贵宾。
48位非洲国家元首和首脑、3500多名外国宾客齐聚北京,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盛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事,做好峰会的接待服务保障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北京的光荣任务,它给首都北京提供了一个展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服务保障和组织能力的机会,也是对北京市民素质的一次检验。
世人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成功落下帷幕。几天来的实践证明,北京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
公车压出行——政府机关带了个好头
10月31日,下班前。确认了224辆公车已经全部保证了不出行上路,霍金华的心里踏实下来。作为朝阳区委、区政府机关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她心里很清楚,224辆公车在整个机关大院的分量:80%的比重呀。
为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顺利召开,承担峰会接待、服务保障任务的北京市在各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和部署,交通保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数十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的贵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密集抵达北京,国宾待遇、勤务保障必不可少,如此一来,对社会交通、市民出行的影响可想而知。
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峰会期间削减交通流量:党政机关带头,市属各机关、单位以及外省市各级驻京机构要按照80%的控制指标控制所属公车;驻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按照50%的控制指标参照执行。
登记车号、建封存台账、收回车钥匙、寻找集中停车泊位……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
市政府机关采取措施,日常公务用车由264辆被压缩至50辆左右;市环保局138辆公车,控制111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属于中央单位,按标准只应当控制50%,可是总行机关却硬是按80%的标准办。
也就是从接到市政府关于削减交通流量的通知精神开始,霍金华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直到224辆车全部停进昆泰嘉华酒店地下三层停车场。
到10月31日晚18时,全市有49万余辆公车入库,为中非论坛交通做贡献,政府机关带头减少车流量,为市民带了个好头。
与此同时,公交增加运力、地铁延时一个小时、学校提前放学、市民错峰上下班、货车禁止入城……一系列交通保障措施相互衔接、配套。
致市民信中一个“恳请”——41万车友改变出行方式
10月28日,各新闻媒体同时刊发了《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信中说,为给峰会创造良好环境和热烈氛围,市政府“恳请”全体市民在峰会期间能够做到:请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学或者外出。
既要保证峰会交通的万无一失,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群众正常出行的影响,求得市民理解,支持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政府用‘恳请’这样的词。我觉得我有责任为中非论坛做点贡献。”家住望京新城的陶健,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规模并不算大的公司,经过几年的经营,买了一辆高档车,还有专职司机。这几天,他给司机放假了,自己改打车上下班。
从11月1日开始,一连几天,许多市民放弃了自驾车方式,改乘公交地铁或者干脆骑自行车上下班。一些类似车友会的民间团体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倡导绿色出行,为中非论坛做贡献。来自500多家车友会的统计显示,承诺在中非论坛集中期间不开车或少开车的车友已经超过41万人。
针对中非合作论坛,从10月31日起,市交管局通过新闻媒体正式向社会推出交通预报制。每天发布次日交通形势评估及提示信息,包括勤务交通的路线、时间等内容,提示市民提前选择绕行路线。《北京日报》等首都新闻媒体纷纷刊登致市民的信,将交通绕行、错峰出行各种信息提供给市民,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把勤务时间、路线向社会公开、透明,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等于是给自己增加了压力。
“交通预报制是我们这次在中非论坛期间推出的新措施。说实在话,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尝试,尤其是涉及到勤务交通方面,过去好多都属于机密内容,现在这么公开地告诉市民,就是考虑到峰会期间交通管理持续时间较长,对市民的影响大。当然,我们也充分相信首都市民的素质,一个城市的交通完全可以在创新中达到和谐。”市交管局新闻办公室主任张景春说。
公交部门也及时调整了运营方案,采取避让、绕行、走辅路或临时停驶等措施。从10月31日起,本市公交车日发车量从12万车次提高10%增至13.2万车次。“这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新声说。
各出租汽车公司也将投入的运力保持在了95%以上,北京站、北京西站和首都机场等地,会议期间都有1000辆出租车“保底”,实现了迅速疏散客流。
11月1日,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代表陆续开始集中抵京。这天,北京的早高峰出奇地平稳,市区交通流量明显下降,拥堵报警下降34%;这天,市公交客运量达到1000多万人次,比国庆节黄金周还高。
房间挂上总统照片20多家“五星”酒店营造家的感觉
“阿尔及利亚总统喜欢热,房间不需要空调,我们就把温度适当调高。”凯宾斯基饭店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在总统住的房间挂上了总统的照片,还为总统夫人准备了首饰盒。为了让总统更适应在中国的生活,我们甚至还打听了总统喜欢用什么牌的洗发水,在房间准备了一模一样的。”
承担着这次接待任务的22家五星级酒店,负责了峰会3500名出席嘉宾的食宿接待任务。酒店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习俗,特意在饮食安排、环境布置、室内装饰等方面做了中国特色与非洲风情兼顾的精心设计。各个饭店各自的总统套房布置更是精心,房间里早已挂好了贵宾的肖像,摆放了贵宾所在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品和中国特色浓郁的龙椅,提供了绣有客人名字的睡袍以及他们常用品牌的生活用品,这都为置身万里之外的贵宾营造了家的感觉。
每个饭店都以类似标准要求自己的服务。各国元首都能得到饭店贴身管家的服务,每天能听到贴身管家用英语、法语等三种语言问候。饭店还专门对员工进行了语言培训,宾客一进酒店就能听到他们本国母语的亲切问候。
多项应急预案启动各方保障体系迅速运转
“让非洲朋友们在北京感到舒适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市热力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中非论坛非洲代表驻地供热,热力集团管网检修部门一个月前就开始对管网进行检查、修补,确保中非论坛期间供热安全。从11月1日开始,中非论坛代表驻地全部供热,并不再增加新供热面积,确保代表驻地暖气充足。
市自来水集团为了确保中非论坛期间首都供水安全,制定了详细的供水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了对原水、管网水和用户终端水检测的力度,严格执行水质监测中心、水厂化验室、运转车间三级水质检测制度,确保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论坛召开期间,自来水集团还安装了500个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探头”,对论坛会场、代表驻地及峰会人员活动地区的供水管线进行实时和区域监控,减少了供水管网爆管事故的发生。中非论坛召开期间,电力、燃气等部门也加强了对供电、供气管网的维修和监测,确保能源供应。
北京市公安局成立安全警卫总指挥部,以及社会面控制、交通疏导、服务保障等8个指挥部。为确保各国领导人及随行人员在京购物和外出就餐的安全,全市内保系统对大中型商市场启动最高级别黄色等级预案,对大中型商市场、餐饮饭店的安保工作进行24小时监控。“通常早上7点半左右是最堵的,今天只用50分钟就走完一趟了,省了半个小时。路真好走。”1日上午8时多,108路电车售票员吕红霞开心地说。这便是公交车运力增加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从10月31日起,本市公交车日发车量从12万车次提高10%增至13.2万车次。“这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新声说。同时,早高峰由现在的6时30分提前到6时,晚高峰由现在的17时提前到16时,分散了运载压力。为配合会议车辆行驶,公交车还采取避让、绕行、走辅路或临时停驶等措施。据悉,公交每天运送乘客超过1000万人次,比国庆节黄金周还高。
现代化的地铁、城铁,也调整了运营方案。会议期间,现有的4条地铁线路将早高峰运营时间由现在的7时至8时调整为6时至9时,晚高峰也由现在的16时至18时30分调整为14时至19时。发车间隔则由6至8分钟降到4至5分钟。1线、2线、13线和八通线工作日增开约220列,运力增加15.6%;周末运力则增加了20.3%。
架设中非友谊桥北京人笑脸令人难忘
环卫要让客人觉得干净,商场要让客人买的放心,景点要让客人玩的尽兴,遇到外宾问路或询问情况时,要热心帮助……峰会期间,也成为展现北京城市风貌和市民文明素质的舞台。
在部署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接待工作时,市委书记刘淇曾提出要求,要把这项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作为对第29届奥运会筹办工作的一次演练,“把北京最美的形象留给世界。不仅美在大街上,还要美在小巷里,美在人心中。”
细微之处见真情。北京市民把办好峰会当作自己的事,用微笑迎接远方的客人,用自己的行动感染非洲的朋友,架设起中非友谊的一座桥梁。
中非论坛开幕前,北京红桥市场就邀请了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加蓬、喀麦隆等国留学生,为商户讲解非洲风俗礼仪以及交流方式。
“在我们国家,好朋友一般是握手,特别好的朋友会拥抱在一起,行贴面礼……”来自加蓬的留学生一面用流利的汉语讲解着,一面和服务人员做着示范;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大学生则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纠正发音,为商户们讲解非洲的风俗礼仪和各种禁忌。
“能帮我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到潘家园乘几号车?”“到秀水街乘几号车?”11月3日,参加中非论坛的三位代表在天安门站台上的英语问题,得到了公交青年志愿者用英语的满意答复。
“没想到平时学的外语今天真的派上用场了。”公交专线公司青年志愿者王臣骄傲地说。三天来,他每天都能为五六位外宾朋友提供英语服务,11月2日,有两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在天安门站从802路车走下,遇有两名非洲朋友拍照,两名少女不知所措,王臣见到此景,用英语问明了情况,得知非洲朋友想拍些中国的风土人情带回国去。王臣向两名少女说明情况后,少女欣然同意。
许多认真学习英语的市民也纷纷表示,希望为中非论坛做出贡献。龙潭街道一位居民表示,崇文区有天坛、红桥等旅游资源,外国游客多,学好了语言,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家住前门街道的退休职工赵大妈表示:“开展讲外语活动提高市民外语素质为奥运会做贡献,中非论坛正好是我们的练兵机会,我们要用英语做好他们的向导。”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有两百多名来自非洲的记者活跃在这座城市。塞舌尔广播公司新闻主编安东奥尼·奥恩茨姆先生是第一次来北京,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没有想到北京会这么漂亮,北京人会这么友好”。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北京人为这次北京峰会做了很多工作,北京人的热情令他难以忘怀。
为索马里电视台工作的埃克里迈·萨迦先生、来自博茨瓦纳的贾迪西·贾图先生对北京人的感觉则更直观。他们说:“我喜欢北京,因为北京人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让人觉得很温暖。我喜欢和他们说话,他们都很友好。而且,北京人都是热心肠。”
RJ067RJ061RJ179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