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市采取的一些受群众欢迎的临时交通举措将有可能长期化。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昨天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北京交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 为方便市民出行,北京市采取了封存公车、增加公交运力、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保证了市民出行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他表示,论坛结束后,对一些市民普遍欢迎的措施,北京市准备经过研究调整使之长期化。
效果·与公车相关
封存49万辆,单位未受影响
“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本市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昨天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和介绍了北京市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的交通情况。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谈到交通问题时表示,这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刘小明介绍说,机动车的数量、使用是每个大城市交通管理共同面对的问题,北京交通并不害怕机动车的总量,更关注机动车的使用。在北京交通发展的政策里很明确地提出不限制拥有,但要正确引导和合理使用。
污染物减少,空气质量升级
80多万辆公、私机动车的停驶,建筑工地的停工使这一期间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介绍说,其中11月1日至2日由原来预报的三级天改写为二级天。
据这期间的检测结果显示,交通和施工排放的各项污染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都有明显下降。
杜少中指出,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数十万车友和众多市民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停开私家车,改用其他方式出行”,以及政府带头封存公车的举措。
交通流量低,车速大幅提高
据北京市交管局新闻中心主任张景春介绍,为做好交通绕行和保障方案,交管部门若干专家、若干领导组成了绕行路线设计小组,对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路口、每一个路段都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勘验。目的是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准确、详实的绕行方案。截止到11月4日,整个北京城交通顺畅,秩序井然。长安街及三条环路的交通流量明显下降,车速大幅提高。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峰会第一天,长安街及三环路的交通流量明显下降,车速大幅提高。7-19时,长安街的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5.3公里,比前一周提高了20.5%,即提高5.2公里左右;而二、三、四环路平均车速分别为每小时49.3公里、49公里、65.7公里,分别比前一周同期提高了8.6公里、4.4公里、5公里。在接下来的11月2日到4日,每一天的车流量都比前一周同期少,拥堵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
总结·来自交管局
“首次限制公车比较成功”
“中非论坛期间采取的交通保障措施,效果基本上还可以。”市交管局高级工程师翟忠民教授表示,各项交通措施主要是针对奥运会期间道路状况进行的模拟。2008年奥运期间,各单位、市民放假,几乎不会有公车上路行驶,同时,学生正放暑假,也类似于提前下课。“论坛期间,尽量模拟奥运会状况,也是对奥运交通提前预演,做好准备。”
“论坛期间进行公车封存的措施比较成功,也是北京市首次对公车进行限制。”翟忠民说,限制公车是管理理念上的一个转换,此前各种限制基本上都是针对私车而定的。
对于日常道路交通状况的维护,翟忠民表示,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地区的做法,如提高市区内停车费,规定停车时间,或根据停车时间的增加而抬高停车费用等。
翟忠民表示,此次中非论坛期间,主要是对与会代表行程、活动地区周边及国事活动进行交通保障。奥运会期间,将对场馆地区、涉赛道路等赛事活动进行更加细致的交通保障措施,可能在某个区域集中几天根据车辆排量等标准进行临时限制。
探讨·于公众有益
“减少拥堵要从公车下手”
实例:张先生是政府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出门办事都由科室的公车接送。自封存公车以来,能通过网络或电话解决的问题就不出门了。实在有需要出去办的事情就打车前往。张先生表示,虽然出门办事没有以前方便了,但工作还是要做好的。
资料: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2万辆,主要分布是:私家车200万辆,公车50万辆,公交车1.8万辆,出租车6.7万辆,还有旅游车等20多万辆。
建议: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贾元华认为,如果经过几次检验,封存公车没有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那么,就要考虑北京的公车是不是太多的问题了。他认为,错峰上下班、少开私车这些措施只是临时性的,是市民和社会、单位在作出牺牲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的,减少北京交通拥堵就要从公车下手。
贾元华认为,从目前来看,北京的公车,是多了,而公车的改革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通过此次中非论坛,希望能推动公车改革的进行。
反驳: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昨天在回答记者的这个问题时表示:“公车的多少以及它的具体改革与整个交通管理其实没有本质的联系。无论是公车还是私车,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合理使用。”
其他·普通百姓说
私家车主:坚持个四五天,还行
市民李先生是大学教授,家和单位都在海淀区,平时开车上下班。中非论坛前,他就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要采取交通管制,并倡导市民少开一天车。因此,从1日开始一直到5日,他就骑自行车上下班,也减少了出行次数。
在谈到李先生这几天不开车的感受时,李先生说:“坚持四五天还行,时间长了还是感觉不方便。这两天刮大风,想坐公交车不方便,没有直达车。还是开车方便,还舒服。”
资料: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介绍,中非论坛期间,共有504个机构、407家车友会、411685位私家车主承诺2日、3日不开车,4日、5日少开车,并付诸行动。
建议:贾元华认为,号召私家车主少开车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大家牺牲一下眼前利益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要成为长效措施,关键在于给私家车主提供一个合适的可以替代私家车的其他交通工具,那就是公共交通。贾元华举例说,中非论坛期间,走机场高速的市民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但是目前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都不发达,市民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开车的更好的办法,只能开车。因此,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机场轨道专线2008年开通后,给市民提供了代替开车的更好的交通方式,机场高速路的拥堵问题将大大缓解。
赶车一族:地铁延长运营,真好
市民刘先生是报社的编辑,下班时间一般在深夜12点以后。平常下班回家都赶不上坐地铁,只能打车。中非论坛期间,八通线延长运营1个小时,每天可以坐地铁回家,节省了不少开支。
资料:自10月31日至11月7日,北京市公交车在日发车12万个车次的基础上,增加1.2万个车次,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并预备100辆机动车应急。同时,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日增开220列车次。北京地铁1、2号线和八通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个小时。据统计,峰会期间,公交车的满载率由平常的80%以上降低到70%左右,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例,从2005年年底的29%增加到40%。
建议:对此,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表示,通过此次峰会可以看出,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他同时也表示,在中非论坛期间采取的各项交通保障措施,经过评估后,都有可能成为长效机制。
峰会期间交通保障七大措施
措施1、封存公车
按照峰会期间的交通保障方案,“峰会”期间,驻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公车的50%,北京市属各机关、单位以及外省市各级驻京机构公车的80%,被控制封存,不得上路行驶,远郊区县进入五环路以内的车辆削减总量达到80%。
措施2、增加公交
自10月31日至11月7日,北京市公交车在日发车12万个车次的基础上,增加1.2万个车次,并预备100辆机动车应急。同时,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日增开220列车次。北京地铁1、2号线和八通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个小时。另外,交管部门通过媒体大力倡导市民利用公交出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保障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
措施3、短信提醒
每天通过短信发布道路交通情况和提示广大司机应该注意绕行的路线。这次道路交通信息的发布,交管部门注重体现了一个服务,就是如何绕行路线及如何避开道路交通管制的区域。
措施4、交通预报
首次在媒体发布“明日交通预报”,提示本市第二天在道路交通方面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哪些路段会受影响,出行者应该怎样绕行,并在媒体和网络刊登了绕行路线图,而且专门制作了三维动画绕行的小短片。
措施5、民警疏导
从11月1日至6日,全市6000多名交警分布在各个主要路口路段进行积极疏导。首次把“从机场北线、京承高速绕行预计行驶30公里,正常行驶时间40分钟”,写进交通通告。
措施6、错峰上下班
机关错峰上下班,中小学提前放学。为配合峰会期间错峰上下班,北京市公共汽车早高峰由6时30分调整为6时,晚高峰由17时调整为16时,首末车时间不变,并保证95%以上的出租车投入运营。
措施7、少开私家车
10月26日,180家车友会、民间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和媒体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启动了“绿色出行、奔向奥运、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他们向广大市民和车友们提出倡议,在11月2日、3日峰会期间的两个工作日不开车,4日、5日峰会期间两个休息日少开车。41万余位私家车主实现承诺。来源:华夏时报转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