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烟单线走过半个世纪
1956年,烟台地区首条铁路———蓝烟线,从胶济线上的蓝村站(现更名为青岛西站)接出,经莱西、莱阳至烟台,全长183公里。当时的蓝烟线是国家Ⅲ级铁路,单线,运输能力较低,每天跑不了几趟车。
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40年的时间里,蓝烟线仍旧是一条单线。这似乎与沿海开放城市的烟台很不相称。随着烟台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需求的增大,加之作为我国铁路“八纵八横”之一的东部陆海大通道项目的提出,蓝烟增二线被提上议事日程。经国家批准,1997年,等级为国家Ⅰ级铁路的蓝烟增二线工程开工建设,2001年,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全线投入运营。
蓝烟线的更新改造、蓝烟增二线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蓝烟线的运输能力,运量得到明显提升。到2005年,全线每天通车28对,其中货车16对、客车12对,全年发送货物近700万吨、发送旅客248万人,成为一条支撑烟台经济发展的交通命脉。
虽然如此,蓝烟线的运量仍与其运输能力相差甚远。主要是因为与青岛港、日照港相比,烟台港到经济腹地的距离远了好几百公里。
新胶东时代
期盼现代化铁路网
1861年,烟台开埠,那时青岛还只是胶州湾畔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渔村。37年以后的1898年,青岛开埠,此时烟台已经发展了37年。37年,是一段不短的路,足可以让青岛“遥不可及”。
那时候,烟台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口岸,济南的物资需要通过小清河入海运到烟台出口,交通优势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烟台一度成为胶东半岛上最繁荣的地方。直到1909年,烟台港的吞吐量还高于青岛,城市人口也多出青岛3倍。
一条铁路线的兴建,彻底颠覆了烟台和青岛的格局。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贯通,从济南到青岛成为物资出口的最佳选择路线,小清河不再具有优势。有了充足的物资,青岛港飞速发展。1910年,青岛港的吞吐量首次超过烟台。37年的差距就这样被超越,青岛替代烟台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与此同时,沿着胶济铁路,工厂建起来了,工业发展了。青岛这个当年的小渔村借助一条铁路“扶摇直上”,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市。
青岛崛起的同时意味着烟台的衰落,尽管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与失去交通优势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一个港口、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没有铁路。即将驶上发展快车道的烟台,不仅需要铁路,更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铁路网。这些年来,烟台人从没有放弃对铁路的追求。
1、推动德龙烟铁路建设,建成北部沿海铁路大通道。
为实现“东部突破烟台”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烟台铁路建设将要提速,这对改善和优化烟台路网结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在山东省规划的铁路建设项目中,黄大铁路、大莱龙铁路(已建成)、龙烟铁路、德龙铁路位列其中。
黄大铁路:单线,从黄骅到大家洼,主要经由黄骅、滨州、东营、寿光、大家洼,约200公里。
大莱龙铁路:单线(已建成),从大家洼到龙口,主要经由寿光、潍坊、平度、招远、莱州、龙口,约174公里。
龙烟铁路:单线,从龙口到烟台,主要经由龙口、蓬莱、烟台,约120公里。
德龙铁路:单线,从德州到龙口,主要经由德州、惠民、滨州、大家洼,约180公里。
目前,最受各方关注的是德龙烟铁路,即从德州始发,经滨州、东营、大家洼、龙口,到烟台,利用已修通的大莱龙铁路,形成一个环渤海的北部沿海铁路大通道。这条北部沿海铁路通道的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将会改变北部沿海没有铁路的历史,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运力支持;二是开辟一条煤炭外运的新通道,烟台地区路网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烟台港、龙口港可实现通过铁路从西部运来煤炭、向西部输出金属矿石等大宗散货的良性循环;三是将缩短烟台港的陆上运输距离,增强港口竞争力,推动港口腹地向中西部延伸。四是将打开胶东半岛北部的后方经济腹地,极大地改善胶东半岛的交通区位优势。
2、加快烟大铁路轮渡建设,形成纵贯南北的东部陆海铁路大通道。
烟大铁路轮渡
昨天正式试运营,除了极大地改善烟台交通区位优势外,烟大铁路轮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带来蓝烟线运量的大幅增长。同时,有了轮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以烟台港、龙口港为龙头的大型现代化港口群,将屹立于环渤海经济圈。
3、建设青荣城际铁路,提高铁路旅客运输能力。
2005年4月,铁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山东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山东铁路建设的蓝图“浮出水面”,其中就包括修建青岛至荣成的城际铁路。
烟台市发改委介绍,尽管胶东半岛高速公路运输比较发达,但铁路运输相对落后,特别是主要城市间运输质量不高。城际铁路项目的提出,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的努力。规划中的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经青岛、烟台、威海至荣成,正线全长295公里,设17个车站,双线。其中,烟台境内126公里,设车站6个。
其实,这条城际铁路的修建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因为,胶东半岛占地面积不到全省的20%,GDP却占了全省的32%,制造业增加值占40%。青荣城际铁路修通后,将打造胶东一小时生活圈,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青荣城际铁路修通后,也会对蓝烟线、胶济线的客流形成有效补充。按照规划,首先开工的是一期工程烟台至威海段,从烟台火车站至威海火车站,总长度79公里。届时,从威海到烟台的直达列车运行不到半个小时,进出威海的部分客流就有可能选择蓝烟线出行。如果算上因城际铁路吸引的烟台境内客流,烟台站每年的旅客发送量就不会是现在的200多万人了。
随着新胶东时代的到来,烟台将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有专家称,如果善于把握机会,烟台完全能推动胶东半岛的崛起,与青岛一起成为引领新胶东时代的“龙头”。
半岛在崛起,铁路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一个铁路建设的高潮将在渤海湾畔掀起。未来五年,一个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化铁路网,将为烟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烟台的明天会更好,烟台铁路的明天更美好。
·济南铁道报记者 邢东升 本报记者 李攀·
烟大铁路轮渡
项目大事记
1988年,梁辅民提出“关于建设大连———烟台铁路公路两用轮渡的建议”。
1992年12月8日,国家领导人对“烟大铁路轮渡”做出批示。
1993年11月7日,铁道部与山东、辽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论证会。
1995年6月,烟大轮渡项目被列为国家“九五”计划。
1997年12月,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1999年7月8日,铁道部、山东省、大连市组建烟大轮渡工作组。
2001年11月,铁道部、山东省、大连市人民政府三方分别授权中国铁路投资公司、烟台电力开发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出资者代表,与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月6日,中铁渤海轮渡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8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报告。
2004年5月25日,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0月,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初期投资23.5897亿元;12月18日,烟大轮渡首艘渡船正式开工建造。
2005年7月28日,第二艘渡船开工建造。
2006年1月10日,烟大轮渡首艘渡船“中铁渤海1号”在天津塘沽新港船厂船台成功下水。
2006年6月8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新港船厂、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烟大铁路轮渡第三艘渡船建造合同签字仪式。
2006年7月,烟大铁路轮渡进行港船桥联合调试。
2006年11月6日,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试运营。烟大铁路轮渡
项目大事记
1988年,梁辅民提出“关于建设大连———烟台铁路公路两用轮渡的建议”。
1992年12月8日,国家领导人对“烟大铁路轮渡”做出批示。
1993年11月7日,铁道部与山东、辽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论证会。
1995年6月,烟大轮渡项目被列为国家“九五”计划。
1997年12月,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1999年7月8日,铁道部、山东省、大连市组建烟大轮渡工作组。
2001年11月,铁道部、山东省、大连市人民政府三方分别授权中国铁路投资公司、烟台电力开发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出资者代表,与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月6日,中铁渤海轮渡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8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报告。
2004年5月25日,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0月,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初期投资23.5897亿元;12月18日,烟大轮渡首艘渡船正式开工建造。
2005年7月28日,第二艘渡船开工建造。
2006年1月10日,烟大轮渡首艘渡船“中铁渤海1号”在天津塘沽新港船厂船台成功下水。
2006年6月8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新港船厂、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烟大铁路轮渡第三艘渡船建造合同签字仪式。
2006年7月,烟大铁路轮渡进行港船桥联合调试。
2006年11月6日,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试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