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以来,政府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调整增长过快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好局面。但是,正如最近国家发改委研究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如固定资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银行信贷增长过快等等。
要防投资高增长死灰复燃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尽管在这几个月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状态(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3%)。而更为重要的,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主导与推动下的结果。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由地方政府为主导,当中央通过项目检查、信贷压缩来进行调整时,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超快速增长的地方在短期内把过快增长压缩下来并非难事,而且还可能取得立竿见影之效。这就是为什么8月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迅速下落的原因所在。
如果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对这些行为有足够的警惕,中央政府的检查一过,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又会死灰复燃。从2004-2006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情况都是如此。从这意义上说,央行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针对当前的一些经济矛盾,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以便减弱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冲动,防止2007年初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再次出现。
尽管70个城市房价增长放慢为5.6%,但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并不是那样显著。比如,2006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为24%,仍然高于2005年的19.8%4个多百分点。而且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主要表现东部地区,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但是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已经由沿海地区转向内地二线以下的城市。今年1-8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分别为增长为20.6%、35.5%、31.2%,即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远远高同期的增长速度。房地产作为这一轮投资增长的动力或引擎,如果国内的房地产投资过热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调整,那么整个宏观经济过热随时都可能出现反弹。
须防信贷规模快速扩张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泛滥、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快速扩张,今年以来管理层一直保持着足够关注,而且央行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商业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不断产生,而且随着三大国有银行上市完成,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流动性过大的威胁仍然存在。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在于巩固以往宏观调控的成果,而且在于防止经济过热再次出现反弹。
在目前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行为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这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在于收缩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防止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而且也向市场明确表示,国内宏观调控的政策开始步入市场化的正轨。今后国内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多的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而不是早些时候以行政手段与市场工具并用的方式。
还应该看到,商业银行信贷快速扩张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宏观调控必须密切关注的方面。比如,9月底今年银行信贷增长达到2.76万亿,超过年初央行计划指标10%。从M2增长速度来看,8月份仍然高达17.9%。可以说,在三大国有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之后,国内银行扩张信贷规模的冲动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放大。因为,在国内银行业务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导的情况下,上市后的国有银行要有好的业绩,信贷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它们的华山一条路。还有,三大国有银行上市后,在市场募集了巨额的资金,为了寻找这些资金的出路,信贷规模扩张的冲动随时都会发生。国内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将成为央行密切关注的问题。
再就是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问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增加了银行流动性,也成了央行必须面对的问题。当然,要解决外汇储备过高或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最为重要的就在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便降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以合适的方式让本外币市场有一个畅通的渠道,以便为国内过剩的资金与外币便利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汇储备的增长自然会减缓甚至下降。
总之,央行这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前瞻性、在于它的市场化手段与市场化方式、在于它对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保持足够的警惕,因此,在这个时刻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但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等经济生活中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中国的低利率政策,只有从这里入手,才是解决问题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