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周玮 郑德金)红中社时期工作人员的回忆录音、《红色中华》刊登过的话剧手稿、新华社在西柏坡时期编印的《日本投降后的大事记》、新华社原社长陈克寒1946年至1952年的笔记本……新华社日前征集到的一批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的文物与史料,见证并记录了新华通讯社与中国革命同风雨的光辉历程。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2006年是新华社建社75周年,为此,新华社面向全社会征集能见证新华通讯社(包括红色中华通讯社)历史的文物与史料。
据了解,在三个多月时间内,新华社从北京、浙江杭州、广西南宁、山东文登等地共征集到文物及史料30多件。其中包括1944年至1945年新华社编印的供党政军领导人参阅的报刊《参考消息》(影印本)、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生产的毛毯、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工作人员自己缝制的布口袋等。
在这些征集到的文物与史料中,新华社原社长陈克寒1946年至1952年的6个笔记本尤为珍贵。陈克寒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任华北《新华日报》总编辑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1945年后历任新华社副社长、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社长、新华社总编辑、新华社社长。这次由他儿子陈枫捐赠的笔记本,记录了1946年至1952年我党我军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历史,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珍贵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