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责任人透露,北京市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办法今年年底有望出台。新政策不仅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将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公共财政拨付范畴,还将提高供养标准,以保证供养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备选方案有待论证审批
今年以前,五保供养为农村集体福利事业,供养经费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
随着农村取消了村提留和乡统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来源成为问题。今年3月1日,国务院修订后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施行。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制定出关于北京市农村五保供养的几套备选方案,正待专家论证与有关部门最后审批。新办法中,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将由乡镇集体支出改为公共财政拨付。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养资金来源渠道,推行集中供养,完善政府供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分散供养机制。
供养标准有望提高
据了解,目前北京各区县在农村五保的具体供养标准上,各自依照自身财政状况分别制定,区县间差别较大。
按照国务院今年的新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应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据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供养办法出台后,另一项重大转变就在于,全市五保供养标准有望提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可在统一标准之上再上调。而不够标准的则将提高。这一举措将确保五保供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北京民政部门将加强临时救助
低保边缘家庭可获更多救助
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十年回顾大会,民政部门将通过加强临时救助等方式,加大对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力度。
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吴文彦介绍,今后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相互衔接将是一个工作重点。目前,随着低保制度的健全和各种专项救助政策的出台,低保对象得到的实惠逐渐增加,“叠加效果”反衬出低保边缘家庭的相对困难,即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对困难对象的救助出现了“悬崖效应”。
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理论上,如果一名低保对象能享受到北京现行所有救助政策,一年中得到的救助待遇有可能上万元。由此,把握好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衔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民政部门将采取加强临时救助的办法,缓解这种“悬崖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