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总碑,它记录着当年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和不朽足迹。今天,在这片老区、红区上,四川移动的村通建设者正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用他们的汗水和热血践行着老一辈革命家不怕艰险、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跨越万水千山,把中国移动的信息之网延伸到老区、红区的千家万户,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彝民兄弟和辽阔草原的藏族同胞都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便捷。
移动踏上新长征路
2004年,为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决定实施村通工程,并将解决四川5028个未通电话行政村通信问题的村通工程任务交给了四川移动,四川移动从此就踏上了村通工程建设的新征程。
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凉山、甘孜、阿坝,平均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地广人稀,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暴风雪、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施工难度极大。而村通工程开工到完成只有短短一百多天的时间,在这一百多天里,既要保证完成全部任务,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在建设高峰时间,四川移动动员了全省超过6万人参与村通工程的管理、设计、监理与施工,其中6000人在三州施工,投入车辆也超过1000辆,声势浩大。
1935年5月,红军在川攻下的第一座县城———大凉山深处的冕宁,尚存“彝海结盟”不朽遗迹。王荣浒,四川移动凉山公司总经理。据同行的人介绍,为了村通工程他几次累倒,却仍然几次带病深入昭觉、金阳、冕宁等村通工程建设工地。从勘察、土建施工到设备安装,从土地协调到电力引入,哪儿有困难哪儿就有他的身影,他不顾虚弱的身体,冒大雨、顶酷暑,和年轻的突击队员一起翻山越岭、同甘共苦。在村通施工期间,他跑遍了凉山17个县、市所有的村通工程建设点,跑过村通建设的路程就相当于5次红军长征!
去年10月,施工队员在对木里县三角亚乡选址时,路过海拔4000多米的查尔瓦梁子山,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刮起狂风,下起鹅毛大雪,施工人员差点被风吹走,有的只能抱着石头躲在大石后面。冒着狂风暴雪,他们拄着木棒一步步挪动,等安全到达时,个个都已经变成了雪人!去年8月5日,会东县与云南省交界地发生了里氏5.3级地震。四川移动立即组建应急通信保障小组,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距离县城200余公里远的野牛坪乡,此时前去抢险无疑得冒着生命的危险。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工程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村通。
共产党员争当排头兵
共产党员,无论是在当年长征途中,还是新时期的四川移动村通工程建设中,始终都是战斗在最前线的排头兵。在村通工程建设中,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四川移动成立了20多支主要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村通工程建设突击队”。在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碑前———泸州古蔺县太平渡口,还隆重举行“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实现长征路上村村通”誓师大会,全省各市州也陆续开展誓师活动,以实际行动去发扬共产党员的昂扬斗志推进村通建设。
在村通建设进程中,施工人员挥洒了无数汗水,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005年3月,四川移动会东县公司副经理李红文在村通工程建设途中不幸牺牲。今年8月23日,四川移动凉山代维中心主管吴存章和驾驶员苏涌又在处理村通基站故障途中,在冕宁县子耳乡子耳河桥附近因避让飞石不及,不幸坠入雅砻江中,至今下落不明。据悉,几年来,四川移动的村通建设者们在施工途中,共遇险情等1000多次,100多人次受伤,全国村通建设牺牲9人,其中四川移动就有7人,这些新时代的英雄把自己的鲜血洒在村通建设的征程中,和当年红军洒下的鲜血融为一体。
10月27日,经四川省通管局确认,四川移动村通三期工程已圆满完工。至此,四川移动村通工程已累计解决了8171个未通电话行政村及567个未通电话乡镇的通信问题,使全省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2%,比2004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是一部壮丽的史诗,这是一座百姓心中的丰碑,四川移动的建设者们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在山高路远的高原、在水深滩急的江畔为老区、红区人民铺就一张信息之网和希望之网。
姚晓敏孙磊张庆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