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北京乃至全国的一些建筑,尤其是非民居高楼,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新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尚不足30年。建筑寿命有没有科学指标?建筑学讲不讲科学发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进行了分析——
建筑学家
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主持和负责过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停车楼等,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他在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评论等领域,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工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94年马国馨被授予中国设计大师。
上图:日前马国馨院士在演讲
一座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的建筑,如果仅使用二三十年便被拆除,无疑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以及生死规律一样,一栋建筑物也有着它的结构寿命、使用寿命、人文寿命和商业寿命。建筑物从它设计建成开始,也进入了它的循环历程。
在城市化和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中,爆破拆除建筑已成为热门的行业。极为典型的是10月15日下午,使用仅20年的19层高的四星级青岛大酒店在3秒钟爆破后变成了一堆废墟(见上图),据说此地将再建三栋更高层的酒店,引起了各种议论。中国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正深入人心,更需要以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来分析对待建筑寿命的问题。
中国建筑的结构寿命标准:安全适用耐久
中国普通房屋使用年限50年重要建筑100年
结构寿命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而言的。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其设计使用年限分为四类,即临时性结构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25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5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100年。这一使用年限是指在这一时期内,只需进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期功能。
建筑结构犹如一个人的骨架,包括基础、楼板、梁、柱等不同构件支撑着整个建筑物。如果在此期限内出了问题,那就是在设计、施工、使用与维护某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前国内许多建筑物的夭折,固然有“危楼”的因素,但大多数状况包括青岛大酒店在内,看来不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也并不是说建筑物到了这一年限后马上就会出问题,只是指其结构失效概率可能较设计预期值增大,同样可以通过检查、鉴定以及加固改造等手段使其“益寿延年”。
建筑的使用寿命可以改造提高
798厂变成艺术工作室是好例子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建筑的使用寿命年限与结构寿命具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但我们所指的使用寿命有着更宽泛的使用功能涵义。由于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弹性,以及人们在功能变化和使用要求上的易适应性,一个房间的使用内容是可以改变的,整栋建筑经改造后完全改变使用功能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北京的798厂的厂房和上海苏州河的仓库变成了艺术家的工作室,上海的石库门住宅变成了旅游商店……国外这种“旧瓶装新酒”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许多还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名作”。青岛大酒店已经正常使用了20年,从相关规划专家提出的“酒店设计得像住宅”、“房间西向布局,使用起来不方便”等理由,似乎也还缺少足够的说服力。
建筑的人文寿命反映历史文化价值不止百年
拆除华侨大厦、第一机床厂不留痕迹都是教训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较多地注重物质层面,而建筑的人文寿命,就更多地偏重于精神层面。建筑物由于人的建造和使用,由于见证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由于记录了历史的事件和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准,反映了时代特征和价值观,从而就具有了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其寿命就不单是50年或100年。如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的寿命,则是要通过一切立法和可能的技术手段,使它们能够百年千年地延续下去;而更多的建筑物是没有列入保护的名册,建筑本身不起眼,但又极具人文价值,或通过使用功能的改变可以重新激发活力,在延长建筑物的人文寿命和使用寿命的同时达到发展的目的。有大量值得记取的教训,如武汉展览馆和国庆十大建筑之一的华侨大厦的拆除;再如原中国机械工业的骄傲北京第一机床厂,在房地产开发中也没有留下什么历史记忆的痕迹,人们现在越来越注意这些问题。
建筑的商业寿命本局限在使用寿命之内
追求政绩急功近利使一些有价值的建筑轰然终结
建筑物的商业寿命本来是局限在使用寿命的范围之内。如商店、餐馆换了业主,建筑内外都要大大改装一番,这时建筑物装修的商业寿命短的可以只维持几个月,长的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其周期则取决于商业活动的需要。但在当前各地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建筑物的商业寿命已从前述的衰落——复兴,老旧——新生的过程,变成建筑物生死的再轮回,建筑的寿命不是综合考虑其结构寿命、使用寿命及人文寿命,而取决于商业利益。商业利益的驱动加上主管人员追求“政绩”的急功近利,一些结构安全、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甚至还具有不同程度人文价值、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就在轰然一声中宣告了它寿命的终结,尽管它的其他寿命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拆除和建设房屋涉及国有资源
都应用科学精神谨慎处理
我国新建建筑物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对一个资源和财力(按人口平均)都极有限的国家,这是极大的浪费。节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科学精神,是一种社会整体理念。所以爆破拆除和房屋建设,同样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综合建筑物的结构寿命、使用寿命、人文寿命和商业寿命,用科学精神加以谨慎处理。
本文小标题由本刊编辑所加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