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老者:“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回原处,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 ”
日前,在烟台市教育局刘连基局长的办公室,谈起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刘连基依然拿这个他在众多场合津津乐道的事例做了开场白。
“这位诺奖获得者的回答看起来简单,其实却处处透着深意———‘东西放整齐’,这样的良好习惯给一生带来高效率,持之以恒,人生这部车肯定跑在众人之前;‘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东西’,‘做错了事表示歉意’,如此宽阔的胸怀自然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错道歉,有错就改,这样的品格必然带来谦逊、和善的情怀,必然会虚心学习他人之长,必然能善解人意,宽以待人;‘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决定了他的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善于发现问题。不管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还是家有学前儿童的家长,都应仔细琢磨这位老人的话。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学前教育?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是对孩子的一生真正有益的?从这位老人的话中你都能找到答案。”刘连基局长从对这位老人的话的解读切入正题,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刘连基说,从“看孩子”到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即已引起国家的重视。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学前教育搞不好,往小处说是耽误了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往大处说会耽误一个民族的未来。刘连基介绍说,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并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已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其实质内涵不是某些幼教机构和家长理解的狭隘的字面意思———上学前的教育,再说白了就是为上一年级作准备。“学前教育与小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学前教育不是以获取知识为主,而是侧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道德、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习惯铸就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针对目前一些幼教机构的误导和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误解,刘连基提醒家长,不要被社会上一些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宣传迷了眼,盲目跟风,误了孩子。“假如过于看重孩子在学前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那么孩子到正式上小学时就很有可能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学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厌学。对比认几个字、算几道题、识几个英文单词,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对孩子的一生更重要。”刘连基如是说。他还特别指出,在学前教育机构内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所谓“实验”和“特长”活动等是不被允许的,一些幼教机构以所谓“国际”、“中华”、“双语”、“艺术特长”等字眼冠名,以吸引家长的眼球,也是不被允许的,需限期整改。
刘连基还为面临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这一问题的家长支了两招:一,看是否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办园;二,看园内教师是否拥有幼教资格。这两个条件不具备,其他条件再好也是白搭,要擦亮眼睛,为孩子选好这所人生最重要的大学。
通讯员 白新奎 记者 徐绍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