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台商大陆开医院 台胞看病不用再往台湾跑
随着台资医院在大陆的日益增多,台商中一直流传的“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湾、万不得已才上大陆医院”的说法,也将销声匿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寒芳报道 为期两天的“2006海峡两岸医疗合作与交流论坛”10月30日在京开幕,两岸约400名医界人士与会。 业界人士解读说,继今年两岸经贸论坛释放四项有关对台医疗善举后,两岸医疗合作将迎来新一轮有利局面,最令人瞩目的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台资医疗产业在大陆的发展。
解决台胞“看病难”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在大陆投资并居住的台商及其家属人数不断增加,估计在大陆常住的达150万人左右,仅上海就有50万人左右。为解决台胞在大陆“看病难”问题,大陆一些地方采取了各种办法,如上海、汕头等地设立了多家“台胞定点医院”,开辟了方便台胞就医的“绿色通道”。
但大陆医院与台湾医院在用药习惯、诊断及药品使用上都有差异,台商中一直流传着“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湾、万不得已才上大陆医院”的说法。台湾联新医疗事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台商认为在大陆需要台商专业的门诊医院,以及回台快速就诊转诊、医疗咨询等服务。
2000年,大陆发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外资(包括台资)以合资方式开设医院,由此开启台资企业“医疗西进”的大门。同年获准兴建的有旺旺集团的长沙旺旺医院、台塑集团的厦门长庚医院以及明基电通的南京明基医院。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登陆”投资医院的六大台商,即台塑长庚、明基、福特六和、旺旺、润泰、华泰电子,通过成立基金会或以董事长个人名义,分别在厦门、南京、杭州、上海、昆山、长沙等地投资医院。
西进大陆掘金
台资医院进入大陆,初期着眼于服务在大陆的台商及其眷属,但其目光逐渐转向大陆的中高收入阶层,甚至在中西部和农村医疗市场方面也有对接意愿。
“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陆将投入200多亿元,着手“修补”农村医疗网,卫生部还提出今年底农村医院覆盖率将达到40%。因此,大陆农村医疗市场也被台资看成是新一轮的掘金点,跃跃欲试。
业界人士指出,台湾目前医疗市场趋于饱和,不少地方小型医院及诊所受冲击倒闭,让台湾小型医院诊所和大陆农村医院进一步合作,可以起到补充替代大医院的效果。彰化秀传医疗体系总裁黄明和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提到,现在台湾至少有200家100床位的医院难以维持经营,可鼓励这些医院到大陆偏远地区设置100床位的医院,缓解这些地方医疗资源不足状况。
两岸同心共创医界未来
2005年底,筹备4年之久的大陆首家台商医院“台心医院”,在台商投资密集的广东东莞落地生根。“台心医院”设有500个床位,总投资7000万美元,台资方为东莞台商协会与台湾振兴医院永和分院。“台心医院”硬、软件管理均完全按照台湾模式经营,台商患者回到台湾后可以取得医疗保险。
应运而生的台资医院昭示了广袤的医疗市场商机。台湾《天下》杂志载文分析,在市场未开放的情况下,大陆医疗市场利润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未来更将达到15%。
今年4月,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宣布15项惠台措施,其中与医疗相关的就有4项。10月31日闭幕的“2006海峡两岸医疗合作与交流论坛”更提出多项共同建议,如积极建立台湾医师大陆行医的“绿色通道”等。
在目前调整医疗保险制度、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情况下,大陆医疗市场被看好是一块潜力无穷的“初耕地”,两岸医疗合作更是互补互利、合则双赢的佳事,恰如本届论坛主题“两岸同心,共创医界未来”。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