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美化铺装道路、改造上下水和电路系统、增设垃圾收纳处理设备、安装修建路灯公厕等公用设施……在迎奥运环境建设中,海淀区不仅在城区环境建设上大做文章,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也不落后,以三大高招打造奥运时代新农村。
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海淀区持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共安排支农资金1.9亿元,用于生态林补偿、粮食直补、农村路网建设、观光采摘等项目。
招数一:
亮出党员“名片”
200多户人家,21名党员——是淹没于群众之中,还是成为群众的带头人,这是海淀上庄镇八家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
去年11月,八家村党支部决定以迎奥运环境整治为主题,搞一次全村的义务劳动。“那天天儿特别冷,可早早地就有党员赶来,不仅全村21名党员一个都不少,而且还都带着家属,更没想到的是,看到党员们都上街干活了,很多村民也都来了”。书记刘淑华说,自这次义务劳动后,21名党员成了村里的“明星”,村民们都紧紧追着党员做事儿。
为了突出党员的带头作用,八家村党支部为每一名党员制作了一份“名片”——党员牌,挂在每位党员的家门口,并在支部会议上,为每一名党员划定了15户帮扶对象,自此,八家村的党员在迎奥运农村地区环境建设中站到了最前排。
招数二:
《村民公约》“引”客来现在农村硬件设施都到位了,可村民素质不提高,设备只能是摆设。在以民俗旅游为主要经济收入的苏家坨镇车耳营村,村委会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车耳营村环境治理村民公约》,从全村整体环境的维护,到各家各户垃圾倾倒入池、保持自家门前环境等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位民俗接待户告诉记者:“自家周围干净整洁,游客都愿意去,时间一长,大家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不用监督就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现在走在街上,不但没人乱扔垃圾,看到有人破坏环境,大伙儿还都会上前制止!”
招数三:
垃圾换购整环境
3斤白色垃圾可换一袋洗衣粉,这样的新鲜事儿在海淀温泉镇白家疃村早已不新鲜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白家疃村通过这样的新鲜法儿,调动起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不仅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还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2004年起,白家疃村委会大胆开展了“垃圾换购活动”,在全村范围内,发动每一位村民捡拾白色污染,并用捡来的白色垃圾,到村委会换取洗衣粉、肥皂等生活学习用品。一位提着白色垃圾,来村委会换日用品的村民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们都以为村委会是随便说说的,怎么可能用垃圾换东西呢,可后来一试,还真能换,于是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行动起来了,现在,村里很干净了,要好几天,才能捡这么一小袋白色垃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