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 首席记者 罗成友
一群城里的共产党员,走进奉节县的贫困山区,与500户贫困的山区农民结成了“亲戚”。以后,他们将年年到山里走“亲戚”。
第一次见到山区贫困状况的城里人,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和震撼,改变了对农民的看法,加深了与农民的感情。
志愿者给“亲戚”送来了慰问品。
与“亲戚”一起座谈。
日前,记者采访沙坪坝区科技园干部陈泽凤时,她拿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的背景为一间用木棒和水泥瓦搭成的窝棚,正中为4位红岩党员志愿者及奉节县朱衣镇魏家村贫困户杨志富。
“杨志富是我们在奉节认的‘亲戚’。”陈泽凤指着照片上的杨志富对记者说,“这是几天前我们到他家访贫认‘亲戚’时拍的。真没想到,重庆还有这样贫穷的家庭。杨志富家的全部家产值不了200元。”
说这话时,陈泽凤眼里闪着泪花。
走进深山
10月中旬至10月底,在奉节县安坪、公平、竹园等山区乡镇的贫困户家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沙坪坝区的红岩党员志愿者。
“今天起,我们就是‘亲戚’了。你家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作为‘亲戚’,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在朱衣镇五湘村贫困户邵光清家,沙坪坝区环保局红岩党员志愿者何小川把600元的慰问金和油、米等慰问品交给邵光清后,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感谢党,感谢你们!”邵光清流下了热泪,“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些山里人还会与你们城里人成为‘亲戚’,你们还来山区看望我们。”
“不止这一次,以后年年都会来的,至少要等到你家脱贫。”何小川向邵光清做出了承诺。
“年年都来,好!我盼着你们!”邵光清眼里满是渴望。
10多天的时间,奉节县山区有500户像邵光清这样的贫困农家迎来了从沙坪坝区来的红岩党员志愿者。
他们为何走进奉节贫困山区,并与贫困农民家庭结为“亲戚”?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后,市里安排沙坪坝区对口支援奉节县。在搞好产业发展等方面支援的同时,沙坪坝区委组织部主动提出,组织红岩党员志愿者,与奉节县贫困山区的500户贫困户结成“亲戚”,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他们与奉节县签下协议,保证在对口支援的5年内,让这些贫困户实现脱贫。
“城里人与山区的贫困户牵手,是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沙坪坝区委组织部一负责人说,一方面能帮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另一方面,在这当中,城里人能受到教育,增进与农民的感情。
至10月底,沙坪坝区已有96支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3000多名志愿者来到奉节,与10个山区乡镇的贫困农民结成了“亲戚”。志愿者们承诺,每年都要到山里来走一次“亲戚”,向他们送去不低于600元的扶助金及其他慰问品,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帮助“亲戚”家有就业能力的人实现就业等。
深山情缘
10月14日,走进奉节县白帝城风景区长岭村的沙坪坝区政府办公室的红岩党员志愿者,被一间用竹木和草搭成的窝棚震撼了。
“还有人住这样的窝棚?”志愿者们感慨不已。他们钻进了窝棚。窝棚的主人是73岁的骆道秀老人———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四面漏风的窝棚里,住着老人一家5口人。
“捐款修房!”此时此刻,志愿者们有了这样一个一致的想法。
“就把这一家作为我们的‘亲戚’。我们得让‘亲戚’告别窝棚。”办公室主任何庆说完,大家就开始掏钱,共筹集了8000余元。随后,他们委托当地政府,用这笔钱为“亲戚”家修两间新房。
临走时,何庆向老人问道:“老人家,你还有啥要求,尽管说出来,我们会帮助你的。”
老人泪流满面,一个劲地摇头:“我这把岁数了,还攀上了你们这样的‘亲戚’,很满足了。我只想说声谢谢!”
“是你们这些城里的共产党员把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送到了我们特困户的心中,为山里人脱贫致富增强了信心!”前不久,沙坪坝区委组织部收到了奉节县公平镇50户特困户委托镇党委、政府给红岩党员志愿者写来的感谢信。
10天前,沙坪坝区委统战部、人事局等单位的红岩党员志愿者来到公平镇,与50户特困户结成了“亲戚”。
该镇青正村二村民组邓奕开因儿子患精神病20多年,导致家庭极为贫困,一家人至今未穿过袜子。当邓奕开用颤抖的双手从志愿者手中接过慰问金、慰问品和几双厚厚的棉袜时,热泪夺眶而出:“这袜子穿在脚上,会暖在心头的。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同心村周建平去年2月在湖北宜昌采矿时,腰椎骨被巨石打断,造成严重的坐骨神经症,为治病已欠债2万多元。当志愿者与他家结为“亲戚”后,周的妻子吴明翠拉着沙坪坝区总工会主席丁晓萍的手,哽咽道:“有了你们的关心,我家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就有希望了!”
金秋,阳光洒进了夔门的大山;阳光下,红岩党员志愿者与山区贫困户结下的情缘在向大山深处延伸……
心灵震撼
“结下的是深山的‘亲戚’,震撼的是我们的心灵!”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罗小璐说,“走进大山后,志愿者们真正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艰巨。”
区政府办公室26岁的志愿者张苏文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从未到过贫困山区。“以前,我还对自己的工作条件不满意。这一次到了山区后,看到贫困农民的生存状况,我的脸发烧了,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他说。
在长岭村,张苏文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例:该村刘修雨的父母双亡,靠伯父拉扯大,并供他读书。刘修雨在困境中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刻苦学习,今年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这时候,伯父家难以再供他读大学,想让他去挣钱。
“这种自强不息的山里人,我们不能让他辍学。”张苏文等向刘修雨的伯父保证,一定帮助刘读完大学。回到重庆后,几个志愿者立即到西南政法大学,找到刘修雨,为他送去了一些钱,并对他说:“有困难就来找我们。我们还会来资助你的!”
“这不仅是帮助一名困难大学生,是我们心灵受到震撼后,感到只有这样做,才会使自己的心坦然一些。”张苏文说。
杨沛柯是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一名年轻干部,在奉节县安坪乡海角村贫困户李成安家里,他看到了患脑瘫的李成安常年躺在一张破木板床上,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3个孩子在读书,全家的生活全靠妻子撑着。李成安说,妻子已经撑不住了,正准备让孩子们辍学。
“听了这话,我们几个人的眼睛湿润了。”杨沛柯说,“面对这样的情景,哪怕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
“不能让孩子辍学,有困难让我们来帮你。”杨沛柯等当场表示,一定帮助李成安的3个孩子完成学业。
“在未实地感受到山里人的生存环境时,我们有时认为山区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没有一种改变自己命运的豪气。”区委统战部的刘国玉、韦奕说,“当我们到了山里,亲身体验、感受到山里人生存的艰辛,和他们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顽强精神时,我们的看法得到了校正,不是他们没有志气,而是生存环境的制约。农民是最质朴的,他们那种默默的抗争精神是坚韧的、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山区农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我们只有勤奋工作,珍惜现在的好环境,真诚、公正地对待农民,不再片面地看待农民,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服务于农民。”刘国玉说,“这是我们走进大山后的良心发现!”
8000名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城乡
2001年7月1日,由80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沙坪坝区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宣告成立。
随后,为了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沙坪坝区组建了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24支街镇服务大队和包括科技、文艺、法律、环保、卫生在内的16支专业服务大队,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了182支服务分队,现有党员志愿者8000余人。
目前,该区的红岩党员志愿者活动已覆盖全区城乡,并建立起相关的服务阵地。组建了三峡广场、磁器口古镇、松鹤老年公寓、聋哑学校和重庆大学城等5个服务基地,40个服务站,199个服务点,2686个服务岗,形成了基地、站、点、岗四个层面的服务网络。
为确保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区委把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完善了相关制度。
党员加入服务队要经过申请、登记、注册等程序,并建立红岩党员志愿者信息库,实行微机管理。制作统一的具有红岩标志的服务证、工作手册和小红帽。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定期活动日,由服务总队统一安排各服务大队在五个志愿服务基地轮流开展服务活动。同时,服务总队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当前群众关注热点,不定期组织开展全区性大型服务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