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1987-1988年以后出生的中青队曾经被认为是最具职业化的一届国青队,但同样未能逃脱“奥运战略”的魔影。“奥运战略”属中国创造的有特色字眼,原意为加强奥运项目以加大奥运夺金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有悖奥林匹克的全民健身精神。 奥运战略体现到足球方面之后更是令中国足球深受其害,几代非奥运段适龄球员。即“夹缝一代”球员由于严重不受重视,想要直正出成绩实在是太难,也连续打不进世青赛,四年已经成为中国青年足球噩梦循环的典型时段。
追忆中青历届晋级世青赛历程,你不能不生发感慨。在世青赛上开办以来,历史上U20国青队共五次获得参加世青赛的机会,但除了1982年中青队首次获得扬眉吐气的机会时不属奥运年龄段之外,其他四届国青队都是奥运年龄段球员,夹缝一代均遭淘汰而被彻底毁掉。由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才对年龄进行U23限制,因此1984年那次以亚洲冠军身份出线也可以不考虑在内,从1996年以后就严重体现了“夹缝一代”的受歧视程度。
1996、2000和2004年亚青赛,中国三次杀进世青赛,他们对应的正是2000、2004和2008年奥运会的适龄球员。但颇具讽刺意义的是,除了2008年中国以东道主身份自动晋级决赛圈之外,其他两届赛事由于人员年龄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夹缝一代球员的相应补充),都未能晋级最后的奥运会决赛阶段。
1996年亚青赛上的主要球员加上健力宝球员成为霍顿执教国奥队时的骨干力量,当时的球员主要以1977-1978年为主,像肇俊哲、郑智稍小一些的夹缝球员是少之又少。2000年亚青赛时中青队的主教练就是沈祥福,也正是他率队参加了2004年奥运会的预选赛,当时的球员主要以1981-1982年为主。由于缺乏夹缝球员的补充,人员结构同样单一,当时稍小一些的主要球员只有1983年出生的杜震宇,还是后来补充进去的。两届国青队虽然参加了世青赛,但后来在奥运会预选赛上都遭遇惨败。
这是令人感到相当遗憾的事实,中国足协过于重视奥运年龄段出生的球员,但对于夹缝一代就缺乏关怀,而近邻日本在U20以下青少年级别却是每一年龄段都有一支青少年队,夹缝球员有同样的机会出成绩。对于中国的夹缝一代球员来说,打不进世青赛当然就意味着解散,以后想再发展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中国足协的这一愚蠢战略可以称得上是殆害无穷。
看一看近些年中国球员的主要年龄结构就可以看出,主要球员大都是奥运年龄段适龄球员,早一些的是孙继海、李玮峰、李铁、李金羽、李雷雷等,晚一些的也有孙祥、张耀坤、王栋等。夹缝球员由于不受重视,想踢出来就得同比他们大两岁左右的球员竞争,这在青少年足球中是不小的年龄差距,像祁宏、郑智等这一年龄段出生的球员都经过了一番曲折。
本届国青队历史又在简单的重复。2004年亚青赛上,中国队依靠2008奥运年龄段的球员获得亚军,并最终获得世青赛参赛资格。之后在2005年荷兰世青赛上克劳琛率领的中青队气势如虹,小组赛中以竟然全胜战绩出线,出线之后在八分之一决赛中仅一球惜败给德国。但目前小一个年龄段的青年队再遭抛弃之痛,在无缘世青赛之后,除了蒿俊闵、崔鹏、王大雷、赵铭等少数球员入选国奥之外,其他大部分球员有可能从此绝迹国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