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世界上在导致全球变暖中所占因素最小的大陆,但却要承受最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最缺乏实力采取措施,联合国在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发表报告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紧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尘,于6日在肯尼亚首府内罗毕开幕。
据英国《卫报》6日报道,联合国在报告中呼吁世界各国帮助非洲解决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全球变暖给非洲带来的巨大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此前的估计。在未来几十年里,伴随着分布广泛的沿海洪水,动物将丢失掉栖息地,谷物将大规模减产。
报告说,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到2080年,非洲的沿海面积将有30%会有被淹没的危险,其中包括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等城市所在地。届时,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动物种类失去生存环境。
降雨模式变迁可能威胁到诸如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等著名的湿地系统。它对农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非洲近四分之三的人口依靠农业为生,农产品出口占非洲出口的55%。
此外,科学家预测到下个世纪非洲的气温将上升2到6摄氏度。非洲缺乏气候历史数据和天气检测设备,这更加剧了它应对气候变化的困难。
为期11天的内罗毕会议吸引了189个国家的6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将致力于就应对全球变暖问题需采取的措施达成更多共识,并将就《京都议定书》讨论2012年后如何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达成,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首次大会于1995年在柏林举行。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缔约方大会上通过,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但美国与澳大利亚拒不接受议定书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理由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要首先接受限制。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