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齐昭
廖仲恺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各个革命阶段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考证,晚年的廖仲恺身兼十三职。这说明廖仲恺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和群众对他的信任。有许多论著也说他加入同盟会起就历任各种要职。
潘荣、佟庚《论廖仲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文说:“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并任外事部干事。”(《廖仲恺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戴学稷《廖仲恺何香凝与辛亥革命》一文中说:“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委任廖仲恺为总部执行部之外务部(科)两名负责人之一(另一为程家柽)。”(《廖仲恺何香凝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8—69页)
张磊主编《孙中山辞典》中廖仲恺辞条谓:“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孙中山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59页)
吴彬《略论廖仲恺与胡汉民》一文曰:廖仲恺、胡汉民“于9月初加入同盟会。廖仲恺被任命为同盟会总部的外务部副部长兼会计长。”(《廖仲恺何香凝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蒙光励《廖家两代人》一书说:“廖仲恺在参加中国同盟会的当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同盟会总部的外务部副部长。”(《廖家两代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以上各种论著的共同结论是廖仲恺于1905年9月参加同盟会,或在同盟会成立时就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总部的外务部部长或副部长或干事。
但事实上,廖仲恺不可能在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任职外务,请看如下事实:
1905年7月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筹备会,到会者70余人。同盟会总章由众举黄兴、马君武、陈天华、宋教仁、汪兆铭等8人起草。8月20日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时,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当日讨论修改并通过同盟会总章。其中第十条规定:执行部设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六科。庶务、内务、外务、会计每科职员各一人;书记科职员无定数;调查科设科长一人,科员无定数。各科职员均由总理指任,并分配其权限。(《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84页)
据胡汉民说:1905年“途次闻孙先生已至日本,组织革命党。余与仲恺乃急返东京,至则中国同盟会已成立。”(《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第353页)文献记载,廖仲恺与胡汉民加入同盟会时间为“乙巳九月一日”即公元1905年9月29日。(《革命文献》第二缉,正中书局1958年版,第55页)
既然廖仲恺加入同盟会的时间为1905年9月29日,就不可能在当年的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当日被孙中山指任为外务科职员,更没有外务部部长或副部长或干事的职衔。
但是为什么会有上述的多种误记呢?原因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同盟会总章》为1906年5月改订本,而原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讨论修改并通过的总章今已佚失。廖仲恺继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首任外务科职员程家柽之后的任职时间被提前之故。
程家柽,安徽休宁人,1900年以前赴日留学,孙中山侨居横滨时与之订交,1906年6月与宋教仁、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任编辑长。同盟会成立后,该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组建时程家柽积极协助孙中山进行联络,成为孙中山组党的得力助手之一,对同盟会的迅速成立起了重要作用,加入同盟会后,担任外务职员。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简称“取缔规则”),程家柽利用反对日本“取缔规则”,鼓动留学生归国革命。他受京师大学堂之聘,回国任农科教习。
1905年底程家柽回国后,廖仲恺接替他任同盟会执行部下设的外务科职员。不久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回国时间,据《廖仲恺年谱》记为1905年底至1906年初。
因此,廖仲恺任中国同盟会执行部外务科职员时间为1905年底,程家柽回国之后至廖仲恺回国之前这段时间内。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