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华北、东北、黄淮以及江淮、江南、华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干旱,受灾人口超过千万,形势严峻。
洞庭湖
枯水期提前了两个月
水位持续下降、湖区大面积干涸。从今年9月份以来,湖南省洞庭湖区经历了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洞庭湖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同期最低点。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告诉记者,在洞庭湖三大保护区的核心区内,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完整的水域,除了在东洞庭湖的大西湖和南洞庭湖的莲花坳还有部分水面外,许多地方“如同一片干裂的荒漠和戈壁”,湖底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车轮痕迹。
昨天,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洞庭湖今年的干旱非常突出,水量竟然少了六七成,且有干旱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往年洞庭湖一般在11月底才进入枯水期,但今年10月初的低水位就已经是往年12月初甚至是12月底才出现的水位。”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项目官员韦宝玉指出,洞庭湖是长江的联通湖,水位急剧下降,将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的供水。而据当地水文部门预计,这样的低水位要到明年3月份才能明显好转。
鄱阳湖
水位创新低湖滩现“海昏”遗址
“由于今年持续干旱,鄱阳湖水位创百年历史最低,目前水位平均比去年低3米左右。”昨天,正在野外巡湖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纪伟涛说。他同时向记者证实,由于鄱阳湖出现近百年来罕见的低水位,在鄱阳湖滩上,传说中的海昏县遗址浮出水面。
水位下降,洲滩裸露。这样的情况从10月底开始出现在鄱阳湖。纪伟涛告诉记者,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日前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往日宽阔的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呈现‘枯水一线’自然景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鄱阳湖还是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的天然湖泊之一,它像一个歪脖子的葫芦,悬挂在长江上。以湖岛松门山为界,北(西)部是葫芦上部,为入江水道区,南(东)部是葫芦下部,为宽阔的主湖区。
但从今年10月底开始,继洞庭湖干旱之后,鄱阳湖也出现百年难遇的旱情,在芦潭(原海昏县治所在地)的鄱阳湖湖滩边,竟发现约100多米长、排列规则的木桩呈现,在木桩附近还有许多建筑城墙用的巨大石块。据当地有关部门的考察,这是沉没的海昏古城。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1年海昏被立为县,随着湖水的不断入侵,公元425年,海昏沉没,迁至地势较高的吴城,吴城遂正式立镇。“而今鄱阳干涸,古城现身。”
对于鄱阳湖的干旱,纪伟涛直言,气候干燥和三峡蓄水都是同样重要的原因。
重庆
大旱导致其他地区伏旱
由于持续高温和少雨,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等地伏旱加重。自7月中旬,重庆持续出现的高温天气,致使上述地区伏旱发展加重,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这次旱灾是重庆自189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最高气温43.4℃,2100万人受灾,2000万亩农田受灾,三分之二的乡镇、街道计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8月,在重庆市朝天门外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位严重下降的江水已失去了往日奔腾。
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今年发生在重庆市东北部的夏旱5月中旬开始露头,持续30-40天。夏旱连伏旱,大部分地区总旱天数超过60天,渝东北地区超过90天,巫溪县已长达96天。
干旱强度之大历史罕见。干旱期间,各地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少9成,蒸发量偏多6成到1倍。8月15日,綦江县日极端气温达44.5℃,刷新了重庆保持53年的日极端气温纪录。各地35℃以上的高温天数普遍为31-57天,气温、降水、蒸发量等主要干旱指标均为历史同期极值。
抗旱水源之少历史罕见。大江大河出现“洪水不洪”“汛期枯水”的现象。嘉陵江内载重船已经禁航。全市有三分之二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1081个乡镇(街道)中有三分之二出现供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9.5亿立方米,只占应蓄水量的33%。
干旱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除秀山、酉阳、石柱为严重干旱外,其余37个区县为特大干旱。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旱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重庆市秋粮作物将减产2-3成,烟叶、药材、商品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58万亩柑橘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有64万亩绝收;近两年退耕还林的381万亩在土苗木死亡率超过50%,江津市50万亩花椒基地死亡花椒树3000余万株;全市发生森林火灾92起,过火面积8130亩;受灾畜禽3664余万头(只);潼南县琼江流域网箱养鱼近日出现“翻塘”现象,一次性死鱼1200多吨;因高温、限电、供水困难等造成企业限产停产减少产值34亿元。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28亿元。
黄河
上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在全国干旱的情势下,黄河流域的上游水量创下新低。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的最新监测结果表明,今年以来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创历史新低,造成黄河上游流量持续减少。专家认为今年对于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而言属于异常枯水年份,根本原因是今年汛期黄河上游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降水小于蒸发是导致流量异常。
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降雨普遍偏少,济南、潍坊等地区甚至遭受百年一遇的秋旱,农田受旱面积超过了4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鲁北、鲁中及胶东半岛地区。位于中部的淄博大面积干旱,不得不引黄河水全面抗旱。山东省有近350万亩农田因干旱失去秋播最佳时机,只能推迟秋播或白茬调整等明年春播。
9月以来,烟台平均降雨仅为22毫米,比常年同期少84%,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北部沿海地区莱州、龙口、蓬莱一线旱情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湘江
江水见底客轮搁浅
在湘江里捕了40多年鱼的老渔民首次絮叨如此惨淡的年景:三个月出去打了四次鱼,每次收获不到半斤,抵不足柴油费。湘江上捕鱼为生的渔民由此陷入了困境。而最让老渔民痛心的是,往年这个时候的湘江,水质清澈,江面上船来船往,但如今湘江已完全露出了底儿。
入秋以来由于降雨量少,湘江长沙段水位持续下降,逼近历史最低水位。湘江长沙站11月5日水位跌至25.80米,距历史最低水位只差0.56米。由于湘江水位持续走低,当地水路客货运输受到极大影响。10月底,长沙市港务局客运总公司已被迫宣布停航,十多条客运轮船及快艇目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多年以前的每年秋汛,湘江水质清澈,是水上航运最有利的季节。客轮进入洞庭湖区后,航道两旁芦苇轻摆,凉风习习,十分惬意,那时候,谁都会觉得坐船是一种享受。”长沙市港务局客运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发祥说,近年来湘江水位持续下降,今年湘江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低水位”,导致客轮根本无法航行。他表示:“如今湘江已经露底,船想要重新起航,不知是哪一天的事了。”
东南沿海50多天没有下雨
同样是沿海城市,福州、厦门也已经50天没有降雨了,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福建省仍不会出现有效降水,干旱还将持续。
入秋后,福建省基本上吹的是偏西或偏北风,海洋上丰沛的水汽无法进入内陆,因此难以形成降雨。福建省半数以上的县市连续近50天都没有出现降雨,其中莆田市已连续59天无有效降水。气象部门已经做好了人工增雨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