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作为我党建军初期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在党史军史上均有着重要的位置。这次起义只持续了三天时间,而起义后宣布成立的“广东苏维埃政府”实际上只存在了一天。起义失败后,5700名革命志士被杀害。这次起义却为我党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由广州军区政治部和中共广州市委联合摄制完成的18集电视连续剧《羊城风暴》,表现的就是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看完后让人们许久不能平静的是剧中始终萦绕的悲剧氛围,它产生的是一种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该剧紧紧把握住了79年前广州地方的人文风情和人物的内心刻画,用镜头把一个凄美的故事,编织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有一代英豪的壮怀激烈、流血牺牲,也有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亲恨爱情;有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战斗场面,也有珠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和广州西关小巷的独特风情。该剧一开篇便以一组黑白镜头和一段荡气回肠的旁白,把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时代背景,交代得一清二楚,随即将观众的视线带入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沿着这条主线,作品展开了广州起义从酝酿到爆发的全过程,既写国共两党的殊死较量,又用较大篇幅勾画了粤桂两系军阀争夺对广东控制权的斗争,还写了以张发奎、李济深为首的地方实力派同国民党中央的矛盾,以及中共广东党组织同共产国际代表的种种矛盾和争论。正是在这种种矛盾的交织中,作品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这一历史主题,使剧情始终在一种复杂多变、紧张对峙、跌宕起伏中峰回路转,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正是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的详尽描写,使我们认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形势,认识我党所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观看这部作品,具有重新阅读大革命失败后历史的教科书的意义,它帮助人们从历史深处倾听遥远的回声。
《羊城风暴》与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不同,在于剧中除了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周文雍、李济深、张发奎、汪精卫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外,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虚构的人物,如麦铎、麦铃、麦钿三兄妹,梁思源、梁思剑两兄弟等。这些人物虽都是虚构的,但在波澜壮阔的广州起义中,处处都能找见他们的影子。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当地广州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得到更集中的展示,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自始至终呈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植根于革命理想中,表现为坚定的政治信息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气概。其中,张太雷等三位起义领导者形象极为感人。他们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摄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我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征程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当我们看到麦铎指挥官兵与敌人肉搏时,当我们看到李侠武在与敌人拼到最后,拉响腰间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看到一批又一批女战士英勇牺牲时,一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扑面而来。革命英雄主义固然要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体现,但其价值内核又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羊城风暴》剧中人物的壮烈牺牲,既浓缩了民族的苦难,更显现出一种凛然的民族大义和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倒的脊梁。由于编导对他们的形象塑造始终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的主导方面——革命英雄主义,因而,他们的风采如同一首高亢激昂的旋律,久久地回荡于观众的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