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是记者节,本报编辑记者们与岳麓区部分通讯员们一起合影留念,多年来,正是因为记者编辑与通讯员的精诚合作,才有了每天《长沙晚报》的精彩出炉。陈飞周和平文香军 摄影报道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可夫(中)来到天心区“名厨送艺到社区”现场,慰问参加活动的名厨和记者。小刘军 摄 本报编辑记者与开福区委工作人员将捐赠的书籍送到开福区农家,农民兄弟笑得合不拢嘴。周柏平 摄 本报编辑记者和雨花区砂子塘街道梨子山社区的干部一起,将米和油送到低保居民手中。贺文兵 摄
编者按
昨日是记者节,晚报人选择用一种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媒体人对社会的责任与爱心。
一直以来,本报秉承着“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职责,在“党的权威,人民的晚报”的办报理念下,立足打造传媒公信力和记者的良好公众形象。昨日,在报社领导张可夫、邬恩波、龙钢跃、潘开政、庄居湘、徐辉等带领下,本报“百名记者进社区”活动分赴内五区各个社区,开展了特色各异的爱心活动。有与名家联合进行爱心拍卖的;有为雷锋超市注入新食粮的;有为农民兄弟送书的;有走进寻常百姓家交流厨艺的;还有的记者暂停住忙碌的步伐,与社区居民围坐一团,像朋友般交流写作心得……一声声问候,一张张笑脸,不同的形式都在传递着爱的讯息,那即是你我心相通,手牵手!
走进社区
·送艺
大厨居民一展切脍功夫
居民们争相品尝名厨的手艺。小刘军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韶林 彭玮蔚 实习生徐贯兰)火苗欢快地跳跃、锅铲飞快地舞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的美味新鲜出炉。围观市民一边发出惊叹声,一边琢磨起了大厨们的炒菜经。本报和天心区委宣传部特别邀请的火宫殿、热卤刘、醉仙楼、文记四合一等星城名酒楼的5名大厨,在坡子街牌坊边的美食广场亮出了绝活,为黄兴南路社区和坡子街社区居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厨艺课,也“炒”出了本报“百名记者进社区特别行动”的“特别味道”。
厨艺进社区居民学艺忙
各厨齐来广场授艺的消息在社区传开后,引起了居民的极大兴趣。大厨们刚架起锅,开了火,居民们立马将5个灶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45岁的邬淑云眼睛一直盯着“醉仙楼”冯军大厨正在烹饪的牙签鸡,看他怎么下料、怎么用火。待师傅炒完,她很幸运地尝到了这道菜。吃完之后她偷偷告诉记者:“这个鸡真的好呷,我已经学会了,回去做给我儿子吃。”年轻的万蕾刚结婚不久,正想学学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她静静地站在火宫殿特级厨师李强师傅旁边,仔细领会师傅制作东安仔鸡的每一道工序。记者问她学习得怎么样时,她有些羞涩:“师傅讲得蛮详细的,我会试着做做看。”
浓烈的菜香还引来了外地来客。家住常德的老爷爷刘常云本是路过此地,可一走过来就挪不开脚步了。“真羡慕长沙的市民,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刚刚品尝的东安仔鸡比较烂,正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味道相当好。”
湘菜大师现场点评
欣赏完湘菜大厨们的精湛表演之后,居民们开始跃跃欲试。47岁的坡子街社区居民李光华一直是家里的“大厨”,她信心十足地走向了学做牙签鸡的擂台。在师傅的指点下,她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新炒出的一大盘鸡肉立马就被居民们一抢而光。自己尝了一点之后,她爽朗地笑着说:“到底是有名师指点,比在家里做得好吃!”
不要以为只有女人“下得厨房”,58岁的社区居民李德安虽是男将,可烹调技艺不让巾帼。他沉着地走到灶台前,掌勺、持锅、放调料,看架势就知道功夫绝非一日练成。本报特邀评委——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名师、火宫殿特级厨师简忠姚尝了尝,竖起了大拇指:“男同志做成这样不容易,可以打96分。”
简忠姚大师和现场的几名厨师,一下子成了“超级大明星”,许多居民围在他们身边,向他们问这问那。热卤刘的大厨胡洪告诉记者:“平日我们都呆在厨房,今日能有机会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而且受到这么多居民的热烈欢迎,真比多发了奖金还高兴。”
希望记者经常来社区
“记者同志,你们辛苦了!”活动现场,一位老娭毑紧紧握住了记者的手。记者随后对十几名居民进行了采访,他们都对这个活动交口称赞。“这个活动增强了我们社区的凝聚力。平时社区的爹爹、娭毑都不大出门,今天都过来了。大家在一起畅谈,社区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了。”42岁的万萍话音刚落,张奶奶抢过话头:“希望你们经常来,表达我们老百姓的心声,及时报道我们身边的事。”
走进社区
·播爱
爱之槌为贫困孩子敲响
拍卖会上20幅作品共筹善款2万余元
本报讯(记者胡立滢)这是一场无价的拍卖会!昨日,慕名而来的爱心人士把西湖社区内的“潇湘画廊”拍卖行挤得满满的,他们一次又一次举牌,纷纷慷慨解囊争购字画,表达了对贫困孩子的无限关爱。
由本报和芙蓉区湘湖管理局西湖社区联合举办的爱心拍卖会中,15位书画名家、热心市民及本报记者捐出36幅作品,其中20幅作品共拍出21050元善款,均已存入团市委青基会下设的西湖社区基金会,用于帮助21名贫困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可夫,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新莲等一同参加本次拍卖会,并踊跃献出爱心。
听闻要在记者节这天举行爱心拍卖会,社区内许多书画名家纷纷“自降身价”,捐出自己的墨宝参与拍卖。“潇湘画廊”的拍卖师告诉记者,许多画家报出作品的底价仅是平日市场价的1/3。除此外,西湖社区内许多有书法特长的居民带着得意之作积极参与拍卖,一位名叫刘德林的热心市民从报纸上得知活动举行的消息后,一次捐出8幅作品。
与“卖家”相比,买家的热情也丝毫不逊色。昨日一大早,该社区内的驻区单位金太阳、天福餐馆、冰火楼及社区内的热心居民就赶到活动现场占位子。短短半个小时内,100多个买家号码均被领取。第一幅作品就出手不凡,齐白石画院画家赵岳伟所作《国色》,买主连续举牌,终被钟新莲以1400元的价格买走。接下来,知名书画家周群艺、张志疆、张林等的作品一亮相,抢购声此起彼伏,价格一路攀升,均以超过千元的价格成交。秦杰的得意作品《江山多娇》以其精湛的笔功呈现出仙境般的山水景色,成为拍卖会上的热卖品,最终,张可夫以1400元拿下了这一珍品。
著名画家徐建朴的一幅《钟馗引福图》报出了最高底价8000元时,全场一片喧哗。许多买主遗憾不能拍得,就干脆拿出相机频频拍照留念。最后,家住新华联的一位神秘男士以8500元的价格成交。除此外,该男士还花费了500元拍得另外两幅书法作品,成为昨日最大的买家。
千册图书捐给农民兄弟
本报讯(记者颜开云)爱看小说的翻起了《西游记》、《麦田守望者》,喜欢杂志的看起了《读者》、《家庭》……昨日是记者节,恰逢开福区捞刀河镇大星村“农民文化屋场”开张,本报老记、老编们在自己的节日里给农民兄弟送去了一份特殊的“贺礼”——近千册图书。
今年9月,开福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文化低保”工程,在捞刀河镇捞刀河村建立了首个“农民文化屋场”。为加强与农民兄弟的联系,帮助他们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本报在记者节来临之际,发动记者、编辑以及全体员工捐赠书刊杂志。倡议发出后,反响热烈,从领导到普通编辑、记者均踊跃捐书,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募集到近千册图书。
昨日上午,老记们将这近千册图书送到了大星村“农民文化屋场”,并为其认订了一份2007年全年的《长沙晚报》。文学、科技、法律、家居……各种各样的图书将两个书架填充得满满当当,吸引了不少前来捧场的农民读者。村民易大伯最近在建房时跟邻居发生了一点纠纷,正想找点法律书看看,结果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厚厚的《民法》,他乐了:“我得借回去仔细看看。”
晚报爱心“营养”感动困难户
深鞠三躬谢老记
本报讯(记者李卓)“感谢晚报和社区的关爱,记者节里我拿不出好礼物,只能用鞠躬来表达心意!”瘫痪初愈的低保户何伟深鞠三躬,为节日里忙碌的老记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昨日,本报“百名记者进社区特别行动”与雨花区砂子塘街道的“红色联盟”联手,给梨子山社区的雷锋超市和困难居民捎来了爱心“营养”。
“红色联盟”是砂子塘街道梨子山社区首创的一个非盈利性公益组织。该组织吸纳社区内有意为优秀困难党员和群众服务的单位党组织,按照一套完整服务章程,为党员群众提供扶贫济困、义工援助等公益服务。获悉雨花区的雷锋超市因受助者众多,部分社区雷u锋超市已濒临“断货”,急需社会支援后,本报启动了为雷锋超市送爱心“营养”项目,首个受援对象确定为梨子山社区雷锋超市。在本报组织下,“红色联盟”会员单位省工商联、长沙电机厂、老百姓大药房、万众大药房和张诚眼镜店成为了首批“供货商”,为雷锋超市送来了价值5000余元的大米、食油、药品等生活物资,同时,百余名居民现场接受了免费义诊。
正当受助者们感叹节日里没有礼物回报给晚报记者时,一位受助者何伟步履蹒跚地走到记者和爱心人士面前,深深鞠了三个躬,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有感于现场气氛的热烈,砂子塘街道负责人提出把每年11月8日定为街道“红色服务日”,将携手晚报和爱心人士将这一公益接力棒持续传递下去。
走进社区
·畅言
名记名编带你与新闻赛跑
座谈会上,通讯员与名编名记们畅谈甚欢,通讯员们连连表示,此次交流受益匪浅。陈飞 摄
本报讯 (记者 周和平 李勇实习生文香军)社区新闻线索在哪?如何写作才能提高见报率……昨日,本报在岳麓区举行了一场名记名编的社区见面会。座谈会上,本报一批资深编辑、记者和特邀的作家邓映如与晚报通讯员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上午8时刚过,设在咸嘉新村社区多媒体座谈会的活动现场热闹起来,社区的通讯员来了,各街道的新闻专干来了。见到久闻其名未见过其人的资深编辑和记者,众多通讯员感觉格外亲切,在一声声问候中,传递着节日的祝福。
座谈会上,本报名记名编的发言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两位中国新闻奖得主匡京沙和郑彤分别做的“最后的设计包装”和“新闻三怕(怕假、怕夸、怕虚)”的发言,让与会者连连点头称是,易鹰所作的“树新闻典型”,奉荣梅所作的“社区散文”,申芙蓉所作的“新闻时效性”等发言,同样让在座的通讯员受益匪浅。本报特邀的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部长、作家邓映如,则以“社区普通人”为主题,畅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写作心得,给予了社区文学爱好者极大启发。同时,通讯员带来的真知灼见,也给本报提供了办报的鲜活建议。
“我们街道办了一份社区剪报,报名叫《我们的家》,现在剪报的定位我们有点把握不准,现在就想请教你们。”座谈会自由提问刚开始,咸嘉湖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的王小兰,就手拿剪报迫不及待地发问。“办小报亲切些,社区剪报同样要注重可读性和时效性,要让居民参与,调动大家投稿的积极性……”在认真看过《我们的家》样报后,郑彤当即支招。
“我总感觉我们区的人物典型宣传力度不够,到底该怎样掌握宣传方法和技巧,想请教一下。”座谈会提问的活跃,也吸引岳麓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新凡。他的虚心提问,引起了编辑、记者的浓厚兴趣。晚报名记名编结合自己经历的个案,就人物典型的宣传畅谈体会。听完后,于新凡频频点头,表示受益匪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