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敏,甘肃庆阳的一位代课老师,在三尺讲台奋斗了21年后,42岁的他被按政策清退了。家徒四壁,“当老师,我把家当穷了,人也熬老了!”一个一生都想着让学生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当自己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时,却供不起!为了生存,2006年秋末他来到省城兰州搬石头,一天30元……(甘肃新闻网11月6日)
代课教师的问题,是当年国家由于困难,但又要办教育,想出来的变通办法。 作为体制外的人员,他们本来就在待遇上远不如正式教师。但几十年了,正是这些拿着菲薄收入,辛苦工作在没人愿意去的乡村、山区、贫困地区的普通人,支撑起了中国最基层的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
2000年时,国家曾为民办教师办过一次转正(只是1984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有资格),当时有一个口号叫:让“民办教师”这个称谓成为历史。但这就如“把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4%”一样,事实是没做到。代课教师在穷地方依然广泛存在。孩子们总要上学,教育总要办。
现在,教育部门开始着手进行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我承认,在教育经费投入充足的前提下,用正式教师取代民办教师是大趋势。但是,基本不给代课教师转正的机会,又只给予少得可怜的补偿,每人每年只补偿100元或300元,对得起他们曾经的付出吗?像惠志敏老师这样的人,上了二十几年的课,四十几岁了,一脚把他蹬到兰州的大街上,又没有其他的谋生技能,他能干什么?
我们或者制定政策,让满了一定年限(如15年)的代课教师转正,或者给予他们像样的补偿金,并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这虽然要国家多花一点钱,但这个困难真的不可克服吗?我看,并不需要谁真的勒紧裤腰带,搞什么限薪的大动作,只要某些富得流油的政府部门减减赘肉就够了,如把那每年高达千亿元的吃喝款切下一小块来。
民为邦之本,不应该置曾经为国尽忠职守的国民于困苦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