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港企创十个第一
一年一度京港洽谈会是京港两地寻求商机最有效的平台之一,而回顾其10年的历程,正犹如检视一幅京港经济合作的路线图。从高新技术产业到金融服务业,从奥运商机到CEPA效应,京港经济元素跨越空间,在不同时代演绎着同一个财富故事。
我作为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名选民,刚才参加了投票,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胡锦涛指出,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他希望当选的同志牢记广大选民的重托,密切联系群众,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港企连创十个“第一”
在过去的两年里,香港企业在京投资创造的“第一”之多令人艳羡。这其中包括,2004年,香港企业在京建立了第一家独资旅行社,第一家独资广告公司,第一家独资货运代理公司,第一家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贸易公司,第一家独资零售企业,第一家香港控股影院建设和经营公司,第一家香港控股音像制品分销公司。2005年,香港企业又在京登记了第一个“香港个体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外资特许经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负责北京地铁4号线B部分经营。
公用事业对香港开放
事实上,从1997年第一届洽谈会开始,为京港两地合作搭建平台就一直是其宗旨,但是,中关村、中国加入世贸、奥运、CEPA等“关键词”却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合作”不同的内涵。
1999年,在第三届京港洽谈会上,10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点项目面向香港招商,这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宣传。在中关村跳动的“中国芯”下,京港两地就高新技术产业达成的合作项目投资总额数以亿计。
而很多人还记得,在第四届京港洽谈会上,借京港洽谈会在港举办之际,双方在香港掀起了北京申办奥运的宣传高潮。四年以后,同样是在京港洽谈会上,早已申奥成功的北京决定与香港建立合作新机制,北京公用事业向港资全开放。在此机制下,北京将对香港投资者全面开放公用事业投资领域,鼓励香港公司参与北京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是得益于此。
CEPA是永恒主题
当时钟走到2003年,京港合作出现了新的契机。这一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签署。一个强大的零关税贸易区其实早已经不足以形容“丝帕”(CEPA的谐音)的魔力,在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领域,香港同样有着更高的经济理想。而由于协议内容是不断补充的,这条活的“丝帕”也注定将成为京港洽谈会“永恒的主题”。
从2007年1月1日起,内地法律、会展、信息技术、视听、建筑、分销、旅游、运输和个体工商户等领域将在原有开放承诺基础上,进一步采取15项具体开放措施。这意味着,在这些领域,本届京港洽谈会又有了新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