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别与学校在一个盘子里争饭
国家考试中心主任:“教育”已成当代农民生活关键词
本报记者 谭新鹏
“自学考试要探索特色之路,不要与学校教育在一个盘子里面争饭,一座桥上抢路,要另起炉灶,端自己的饭碗。 ”在近日举行的“自学考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克勇表示,自学考试应当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用功出力。
在这位研究员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培养的人才和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相脱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到农村去,“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需要自学考试来填补”。
持这种观点的,也包括国家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他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农民生活的关键词。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考生主体结构由传统意义上从事农业的农民,变为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包括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以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即使在一些发达地区,这部分考生也成为农村考生的主体。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低,同时又缺乏劳动职业技能,使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在目前我国两亿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他们缺乏生产技能和安全培训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他们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国家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大有作为,必须改革。不仅要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农民可以接受的教育方法,而且要调整自学考试结构,改变以往的考试观念、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考试模式。
他介绍,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开设的专业要体现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开考专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农民务农的需要,也要考虑进城务工、经商等需求;既要考虑农业生产的需要,也要考虑农村教育、医疗、公共事业及企业管理的需要。
“目前,全国除开设70余个传统的‘农字号’专业外,还开设了小学教育、机电技术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农村社区医学、财会专业、护理学和乡镇企业管理等30余个面向‘三农’服务的专业。并形成了面向农村的地市、县、乡三级助学体系。现在,全国已有600多个县、5200多个乡镇建立自考工作站。”这位在中国教育领域有着20多年实践经验的官员说。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指出,部分农民头脑中存在的“文化不能当饭吃”的落后观念,面向农村开考专业缺乏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及农村自考毕业生就业与使用政策的配套等,才是自学考试在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