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峰会期间北京49万辆公车入库,致使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与此同时各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这说明北京交通拥堵,并非无药可救。公车改革仍存在巨大空间,也将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 |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孙蕾)北京以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
许多人惊叹:原来北京交通拥堵,并非无药可救。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道路资源是相对固定的,要改变道路交通状况,只能在上路车的数量上“动手术”。 公车“休克”,虽不是长久之计,却为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指明了一种方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在公车封存的带动之下,49万辆公车入库,明显对北京200多万辆私家车产生了示范效应。峰会期间,北京有41万多位私家车主承诺在此期间不开私家车。
公车的示范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包括用车环境、用车管理、小排量车限制等等方面,公车的表率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此外,峰会结束后,北京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49万辆公车“休克”,各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和谐交通建设思路,就像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元华说的:如果经过几次检验,封存公车并没有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那么,有关部门就要开始考虑,北京的公车是不是太多了。这就给公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如此看来,公车“休克”的示范性,又意外地为和谐交通建设增添了别样意义。由此及彼,我们不由联想到,北京尚且可以如此,推向全国看一看呢,这意义就更加非同小可了: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公车改革的巨大空间。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西南某贫困县算过一笔账,每年用于公车的开支,竟占全县行政开支总数的40%;而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公车数量已超过200辆。在公车的采购、使用、维护、修理等等的环节,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浪费严重的情况下,北京市公车“休克”之举,可以看作是拉开了公车改革之箭。
公车改革的呼吁不断,但改革的步子却不大。而有些地方公车改革的实践,反响都不错。北京此次短暂之举,让我们看到了公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