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
今年8月,中共第14任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对媒体这样评价“官多为患”。
由于评论者独特的身份,这一新闻立即引起舆论关切,也让一向低调的张全景成为新闻人物。
从今年7月至今,在北京灵镜胡同的张全景办公室、木樨地的张全景住所,本报记者先后4次专访张全景。
几十年的组织工作经历,使这位被称作“吏部尚书”的人练就了出言稳重、点到为止的言说风格。
高度兼职不是“党政合一”
近期,“党委‘减副’”成为热门话题,按照决策层的要求,新一轮地方换届中,部分省市党委形成“一正二副”模式。
省委班子中有一个书记,两个副书记,一个副书记做省长,一个副书记管党务,副省长兼党委常委。
事实上,这一改革可以追溯到张全景任中组部部长时,当时他曾向更高层提出“高度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建议。省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体制,一定程度上源于张全景的建议。
记者:这么改是不是又回到党政合一了?
张全景:不是。交叉兼职是为了实现领导班子的精干高效,和谐协调。党委常委与政府交叉兼职的只有三四人,党委不会包揽政府工作。
张全景在任时,还提出省长要兼政协主席,当时,他主张狠压党内领导职务的数量,否则“领导人往那儿一站,就是一个‘排’”。
记者:“官多为患”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说你在任的时候为什么不说?
张全景:我在任的时候就讲过多次,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大。媒体上也没有报道。近几年,我就这个问题多次调查研究,听取了很多同志的意见。
其实,对领导职数的限制是有规定的,但官员数量又是一步步膨胀起来的,一个新工作就来一个人,慢慢地,官就多了起来。
记者:官多是不是腐败造成的?
张全景:有些人说官越多越好,要不上哪儿赚钱去,这是气话,其实根本不是卖官因素造成的,也有照顾平衡的考虑。
记者:您认为一个省究竟要有多少个副职合适?
张全景:反正一个省、市四五十个省市级干部,一个县三四十个县级干部、一个部门副职十几个是不行的。
要下决心“减副”,也不要配那么多非领导职务的虚职,真正做到精干高效。领导职数少了,要发挥部门作用,领导干部职数少了,提拔干部会减少,但从多做实际工作考虑,是有利于提高干部实际水平和能力的。
记者:您曾建议省委书记要兼人大主任,是不是也是这种考虑?
张全景:是的,一是减少领导职数,二是便于协调。
1999年开始,中共各省市党委书记开始担任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此一机制已实施7年,张全景也是第一个公开评论这一机制的部级官员。
记者:这样会不会削弱人大的监督?
张全景:不会。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也是按照宪法和组织法规定办事的。这样兼职,党委的意图可直接转化到人大,人大的意见可以直接反馈到党委,有利于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现在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都是中央向全国人大推荐的,省里面也是这样的,人大副主任、整个常委班子都是地方党委向人大主席团推荐的,人大也有否决的先例,省委推荐的厅长,人大也有不少否决的。
组织部在走出神秘
中共领导国家,就是通过组织系统任命考察一批批的干部,从而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和管理。
记者: 能不能这么说,党的领导就是通过组织部门渗透到各个系统中?
张全景: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培养、选拔、任用干部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然是很重要的方面。建国以后,组织系统没有涉及不到的部门,战线非常广,每个部门的干部都是党委管的干部。
记者:组织部为什么会给人一种神秘感?
张全景:其实组织工作并不神秘,但又有一定的机密性。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工作性质、工作方法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长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即使在根据地,环境也不是那么安定,敌人千方百计抓捕共产党员,有些干部不得不改名换姓。而组织部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党员、干部是全部了解的。因此,工作上就有很强的机密性,不能把谁是+党员、哪里有党组织以及干部的情况泄露出去。
记者:但是和平时期,还要继续神秘吗?
张全景:现在选拔干部要经过民主推荐、实地考察等程序,还有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近几年大力推行党务公开,都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和任务。
记者:是不是也有保密问题?
张全景:也有。例如,某些党员干部的特殊情况,正在酝酿尚未决定的人事任免,酝酿讨论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意见,以及其他不宜对外公开的情况仍需保密,这与扩大用人上的民主、党务公开等并不矛盾。
其实,中国社会正在转型,即使昔日“神秘”的组织系统,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出现去除神秘化的迹象。
去年7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引起国内外传媒的关注。
这是中组部第一次派高级官员接受媒体集体提问。在这次发布会上,国外几大著名媒体记者的提问很尖锐。
记者:你在位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这样的努力?
张全景:过去虽然没有召开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但多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组织工作的宣传。
其实接触媒体的工作早就在搞。一次开会,新华社的一个同志说,“组织工作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需要组织”,这个概括很好。第[1][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