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少兵败新加坡、国青折戟加尔各答、U17青年队在芬兰世青赛中成绩垫底,U23国奥队两场友谊赛都不敌日本国奥队……如果说以往中国球迷还可以用青少年足球队的成绩来聊以自慰,今年这一系列惨不忍睹的溃败则让人无话可说。 这样的“集体失利”,不得不说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更令人悲哀的是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现状。目前,整个中国足坛的足校数量已经从盛世时的4000所减到了300所左右。中国足坛黄赌毒以及一系列流血事件的发生,让更多的家长不敢将孩子送往足校。足球场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些望子成龙家长的寄托。以北京国安俱乐部为例,愿意踢球的北京孩子越来越少。在国安二线队中,有6名球员来自外地;三线队有一半球员来自外地;而到了四线队,北京孩子更是只占了极小的比重。
是没有孩子愿意踢球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足校招生越来越难,但中国足协方面却始终未能给予必要的支持,终于导致大量的足校无法维持,青少年球员的成长环境愈演愈烈。以坚持了23年的百队杯为例,这样一个深入人心、每年都能吸引万千喜爱足球孩子们参与的品牌赛事,中国足协却从来没有给予过任何关心和支持。
哀莫大于心死,长此以往,中国足球的未来更加可怕。
本报记者刘大伟J19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