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9日电据新闻晚报报道,“我已经去找了很多地方,就是没有满意的工作。”“一个月赚1500元,除去开支剩下很少,还不如呆在家不出门呢。”种种理由,都造就了同一种人———“啃老族”。随着上海首个青年心理素质训练营的正式启动,不少“啃老族”在心理专家的帮扶下走出封闭的家门,参与到心理训练和抗压学习中。
此前,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也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上海社会科学院一项调查显示,沪上不在读的未婚子女中85%需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一边是年迈的父母用羸弱的身子硬撑着辛勤劳碌续养“未断乳”的孩子,另一边却是麻木不仁的年轻人终日与网络游戏为伴,这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华师大心理学系耿文秀教授分析认为,“啃老族”对工作存在强烈抵触情绪,很可能是不堪忍受家长和社区工作者的双重“压迫”,导致他抗拒工作,无法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因此,华师大心理学系的专家走进“啃老族”的家,解开他们不愿工作的“心结”。
当工作人员把一个个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本专科“啃老族”动员到训练营时,一批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啃老族”自然好做工作了。看到比自己学历高的同龄人都参加了训练营,他们就不再认为那是丢脸面的事情,也开始尝试走进去敞开心扉。
专家分析,“啃老”是一种心理问题,顽固、任性、不与外界接触,这是不少“啃老族”的突出特点。
名词解释“啃老”与“NEET”
“NEET”一词,源自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英文原意是指“不在读书,不在工作,也不在接受培训”的“三无”人员。
“NEET”一族(也称“啃老”族)最先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很多属于高福利国家,不工作呆在家里领到的社会福利金有的甚至达到工作所获取工资的8成以上。因此很多年轻人索性就不工作。对于社会上出现的“NEET”一族,专家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王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