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城堡》系土耳其文豪、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罕·帕慕克的长篇历史小说,由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引进内地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于11月下旬正式出版发行。经授权,早报选取书中精彩章节,独家提前刊登,以飨读者。
连载:《白色城堡》1 我是冒牌医生
我们正从威尼斯航向那不勒斯,土耳其舰队截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总共才三艘船。船长害怕被抓后会遭受处罚,因而无力下达鞭打执桨奴隶的命令。后来几年,我常想,我整个的人生就因为此时船长的怯懦而改变了。而现在我却认为,如果我们的船长没有突然被恐惧征服,我的人生就会从那一刻开始转变。许多人相信,没有注定的人生,所有故事基本上是一连串的巧合。我们遭受到了猛烈的舷炮齐射,如果不马上投降,船就要被打沉,我们决定竖白旗。
土耳其水手登上我们的船时,船上爆发了大混乱。他们把所有人都赶到了甲板上,将大家剥得精光。我心中一度闪过可以趁乱跳船的念头,但猜想他们可能会在我身后射箭,或是抓我回来立刻处死,况且我也不知道我们离陆地还有多远。有人抓住了我,将我带到其中一名船长面前。
我后来得知,这位待我不错的船长,是改变宗教信仰的热那亚人。他问我是做什么的。为了避免被抓去划桨,我马上声称自己具有天文学和夜间航行的知识,但没什么效果。接着,凭靠他们没拿走的解剖书,我宣称自己是医生。当他们带来一名断了手臂的男子时,我说自己不是外科医生。这让他们大为不快,正当他们要把我送去划桨时,船长看到了我的书,问我是否懂得化验尿和号脉。我告诉他们我懂,因此我既避免了去划桨,也拯救了我的一两本书。
但这项特权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他被带去划船的基督徒,马上恨我入骨。在我用常识而非解剖学知识治疗的几名土耳其人,他们的伤自行复元之后,大家都相信我是医生。即使那些因嫉妒心而告诉土耳其人我根本不是医生的人,晚上也在牢房要我治伤。
我们以壮观的仪式开进了伊斯坦布尔。据说,年幼的苏丹也在看着我们。苏丹隐身在我们目光未及之处,挑出他的奴隶,并把这些苏丹奴隶与其他人隔开。他们把我们送到加拉塔,关进了沙德克帕夏的监狱。这个监狱是个悲惨的地方。在低矮、狭小、潮湿的牢房中,数百名俘虏在肮脏之中腐烂。我在那里遇到了许多人,得以实习我的新职业,而且真的治愈了其中一些人,还为守卫开了治背痛或腿疼的处方。所以,我在这里受到与其他人不同的待遇,获得了一个有阳光的牢房。我心想,伊斯坦布尔的确是美丽的城市,但是人在这里必须是主人,而不是奴隶。
然而,我仍然不是寻常的奴隶。现在我不只照料狱中衰弱的奴隶,也给其他一些听说我是医生的人们看病。我必须从行医所得中拿出一大部分,交给把我夹带到外面的奴隶管事和守卫。一个雾气弥漫的夜晚,一位管事来到我的牢房,说帕夏想见见我。他们先把我带进一处长廊等待,然后引领我进入其中一个房间。一个和善的瘦小男子盖着毛毯,舒展着身子躺在一张小睡椅上。他问了一些问题。我说自己学过天文学、数学,还有一点工程学,也有医学知识,并且治疗了许多病人。他不断问我问题,当我正打算告诉他更多的事时,他说,我能这么快学会土耳其语必定是个聪明人。他提及自己有个健康上的问题,其他医生束手无策,听到关于我的传闻后,希望让我试试。
他开始描述自己的问题,我不由得认为这是一种只会侵袭世上惟一一位帕夏的罕见疾病,因为他的敌人以流言欺骗了神。一个月后,我再次被召唤,同样正值午夜。帕夏精神奕奕地自行站起。我很宽慰地听见,他在斥责一些人时呼吸仍旧顺畅。见到我,他很高兴,说自己的病已经痊愈,我是个良医。他问我,想要什么回报?我知道他不会马上放我回家。因此,我抱怨自己的牢房,还有狱中的处境。我解释说,如果是从事天文学、医学或者科学,我对他们会更有用处,但是沉重的劳役让我精疲力竭,无法发挥。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一名管事来到我的牢房,要我发誓不企图逃跑后,解开了我的锁链。三天后,那名管事给我带来了新衣服,我知道我已得到了帕夏的保护。
内容简介
《白色城堡》是帕慕克1985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小说探讨了身份认同与文化差异的观念,东方与西方的接触。《白色城堡》也是帕慕克继《我的名字叫红》后在国内的第二个中译本。
《白色城堡》讲述一名年轻威尼斯学者的传奇故事。他在乘船从威尼斯航向那不勒斯的途中,遭到土耳其船只攻击,并且被俘虏送往伊斯坦布尔。在此,他成为土耳其人何雅的奴隶。何雅外貌神似这名年轻意大利人,他想要从这名意大利人身上了解有关西方的文学、科学与工艺等一切。日子一久,这名威尼斯人与何雅愈来愈难以分辨,不是在于他们的外表,而是在于他们的思想与行动。他们合作为土耳其苏丹进行了一连串的计划,最后一项是研发一件用来对抗波兰与其西方盟军的战争武器。
作者简介:
奥罕·帕慕克,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重要的作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关作品:
《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1979年)
《白色城堡》(1985年)
《黑书》(1990年)
《新人生》(1997年)
《我的名字叫红》(1998年)
《雪》(2002年)
《伊斯坦布尔》(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