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历史学家路易·勃朗曾经放言,国家应是穷人的银行。几个世纪过去了,即使在福利完善的西欧国家也未必能做到这点。但是有一个人,却以一己之力在贫穷的孟加拉国创办了一个专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格莱珉银行:不需要担保,甚至乞丐也可以贷到款。
他就是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今年10月13日,因创办并成功运作了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尤努斯和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分享了本届诺贝尔和平奖。以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诺贝尔奖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巧合的是,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中文版也在不久前出版,他在国内应该算是一个并非完全陌生的人物。
尤努斯出生于孟加拉国一个宝石加工商家庭,但家境富裕并没有使他免于对国家摆脱愚昧贫困的责任。格莱珉银行的特点是只借贷给穷苦人,其中大多数为妇女:只要提供不错的谋生方案就可以获得贷款,不需要抵押,不还款也无须上法庭。目前这家银行有630万名直接借款人,其中96%是妇女。
与其将《穷人的银行家》看作是一位高尚人物的传记,还不如把它视为一本如何帮助穷人摆脱贫穷境遇的经验介绍。《穷人的银行家》重点回顾和总结了格莱珉银行成功的经验,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模式的成功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小额贷款彻底摆脱了扶贫慈善化的模式。穷人之所以潦倒不堪,往往是因为机会的缺乏。扶贫与慈善的最大区别在于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所以,尤努斯批判孟加拉国援助机构有名无实,“援助的项目制造出大量的官僚机构,他们很快就变得腐败、低效、亏损累累。”对于穷人来说,取得贷款能够获得工作,除了摆脱饥馑,精神上的尊严更难以统计。尤努斯认为,“贷款应作为一种人权加以促进。”他还发现,妇女拿到贷款之后能够更好地改善家庭状况,所以妇女有更多机会可以取得贷款,格莱珉银行无形中解放了妇女,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格莱珉银行成功的第二点是在穷人中树立金融信用意识。穷人最需要钱,但一般银行总认为他们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大部分银行拒绝给穷人放贷的原因是,穷人不会讲信用,他们会把最后一个子儿用来填饱肚子,但是格莱珉银行却给他们机会证明自己。格莱珉银行的做法有点类似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贷款人五人一组,如果有人信用不良,那么其他人也丧失机会。这是利用熟人社会来约束贷款者。格莱珉银行的还款率接近99%,因为穷人都明白这笔贷款是他们摆脱贫苦的唯一机会,如果他们不按时偿付贷款的话,他们将失去脱贫机会,重陷穷苦的旧辙。
有人表示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不可以复制,因为有相当的地域特色,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从国情上说,孟加拉国也许是最难推行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国家。缺乏活力的本国经济、保守的精英阶层、频繁的自然灾害都对格莱珉模式构成极大挑战。但格莱珉模式目前已被成功推广到亚洲、欧洲,甚至美国。而对于那些正在我国社会基层从事小额贷款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们来说,《穷人的银行家》还是一本不错的指南。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正如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指出的那样,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更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所以正如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所说,他本人和格莱珉银行的职责是消除全球的贫困,他坚信贫困是可以改变的。
诺贝尔和平奖对尤努斯的授奖辞是,“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否则永久和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尤努斯的获奖并不意外。链接
穆罕默德·尤努斯,格莱珉银行创立者,2006年10月13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吴士宏,被称为中国“打工女皇”,先后任微软中国总经理、TCL副总裁,目前致力于慈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