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禁摩进入倒计时 禁摩后15万人将改骑单车
市民反映要提倡骑自行车出行必须先解决好车道及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区文静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龙成关
广州禁摩已进入倒计时。禁摩后,79万摩托出行量将如何转移?据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有15万摩托车主将转为骑单车。而广州在今年9月份也提出未来将发展“慢行交通”,鼓励“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模式,自行车道也开始回归路面。 “退出江湖”近10年的自行车能否再度成市民出行新宠?一些受访市民表示,要提倡自行车出行,首先要解决好车道、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未来广州提倡“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
自行车道悄然回归路面
上世纪70年代,老广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可算是有钱人了”。到了80年代,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90年代后,自行车开始逐步“退出江湖”。
市民对自行车的追捧力度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热捧到如今的“冷落”,除了受社会发展、人们对小汽车需求增大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政策因素。据悉,由于1984年居民出行调查项目小组研究提出了“适当限制自行车”的建议,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道路上逐渐取消了自行车专用道,并出现连续性交通干道,自行车大受冲击,逐渐式微。
如今,禁摩后,自行车“重出江湖”在政策支持上又有了新的体现。先是在今年9月份,广州在《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未来广州将发展“慢行交通”,鼓励“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模式,随后,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指出:广州具有推行自行车的天生条件。仇保兴认为,广州室外温度超过35℃的时间少于两个月,又不会很冷,一年10个月都适合骑车。他建议广州今后应恢复绿化、拓宽车道,特别要在居住小区、商业中心开辟自行车停放点和通行道。
作为回应,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对媒体表示,广州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也将由传统的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机动化进程的同时,广州将充分考虑交通、景观、舒适、安全的要求,构造较大范围的园林化交通步行系统,为居民创造优雅的步行环境。并会在城市主要商业地区和居住中心,推广实施“交通慢行区”政策,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更多优先服务。
据悉,广州拟在新建道路规划上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结合设置,老区则是结合人行道满足自行车的需要。2010年前,广州还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自行车停车场,满足换乘需要。
“实际上这几年广州一直把自行车道放入(道路交通)系统研究。”广州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方锋表示,专家在做广州规划时从未放弃自行车主的需求,只是自行车属于慢行交通,在广州致力打造快速交通之时,自行车不适合在快速路上出现,因此会有区分地设置自行车道。据悉,近两年,自行车道已经悄悄暗暗回归路面,滨江路、沿江路和越华路、仓边路等路面都已经开始有了自行车道。
禁摩后自行车需求量将会增加
精明商家转投资自行车
据《2005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广州全面禁摩后,受禁摩影响的全市79万摩托出行量中,将有40万转移至公交,15万转移至自行车,7万人次转移至步行,14万转移至私家车。在被调查摩托车主中,约18.3%的车主表示将会购自行车代替摩托车。
“一旦重新设置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肯定会再旺起来。”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小华表示,一旦解决了自行车上路的问题,还是会有很多广州市民愿意选择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尽管包括零部件厂家在内,广州自行车行业厂家总共不到50家,但当时每年产量可近400万辆。产得多,需求量也很旺盛,五羊、红棉、鹦鹉牌这些本土自产自行车供不应求,老广买车还得排队才行。
“那时候不仅新大新、广百、友谊等商场都有自行车销售点,五金店和路边车档都能买到自行车,可以买到车的地方非常多”何小华回忆道。然而,从5年前开始,随着自行车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自行车销售率先退出百货业,随后也在五金店和路边档口日渐萎缩。如今仅有各大超市里还保留有自行车销售的位置,城区里其他方式买卖自行车的店面不足50家。
据何小华介绍,目前广州市内生产自行车的、包括零配件的公司有100多家,年产量约为300万辆,但绝大部分都不再是内销,约八成是为了出口。何小华认为人们对自行车的选择还存在受限于道路问题,一旦重开自行车道,自行车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他认为近期政府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可能对自行车行来说是个好消息。
而精明的商家也已经嗅到商机,开始有人再度投资这一未来可能兴旺的行业。靠近广州大桥位置的广州大道南路上,近期悄悄开起了一家自行车行,主攻运动自行车。“别人看自行车是夕阳行业,但我们觉得这会是朝阳行业,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会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经理阮承璋认为,现代人骑自行车已经不仅仅为了满足代步需求,更有健康和运动的要求。“骑车锻炼身体,又不花钱,多好!”
市民声音
自行车跟不上大都市快节奏
禁摩后,市民是否会重新选择自行车出行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市民都觉得在广州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自行车赶不上这种快节奏。广州大部分市民已经远离开自行车很久了,如果上班的路程远的话,骑自行车会很累,消耗太多的体力。而且,目前在广州,公交车站点密集,分布广泛、合理,可以通过转车到达广州的绝大部分地方。与此同时,地铁、私家车、的士等的广泛使用都使得大部分广州人不愿意再回到那个缓慢的“单车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不允许有慢动作。“禁摩”之后,单车的前景不会很乐观。
相关配套设施必须先准备好
广州自行车俱乐部一名发烧友刘先生说,骑自行车更多的只是为了娱乐健身。“假如政府开了自行车道,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不过,就算我们骑自行车上班,也没有地方放,所以,要提倡大家使用自行车,必须先把配套的措施做好。”
骑自行车出行既安全又健身
在海珠区上班的陈先生说:“现在我是骑摩车去上班的,禁摩之后,我会考虑买车。现在的汽车也不是很贵,我就是考虑买10多万元的那种,这样一家大小出行方便点。”
而在华南师大当保安,今年55岁的陈伯则说,他现在一直骑摩托车。不过,禁摩后,他会考虑骑自行车:“我觉得政府禁摩的政策很好,现在骑摩托车很危险,因为道路拥挤,摩托车经常横冲直撞。像我这个年龄,多骑自行车可以运动,当作健身也不错。”
广州自行车三十年沉浮
自行车道变迁
1984年提出“适当限制自行车”建议
90年代初期,城市道路逐渐取消自行车专用道
2006年9月份提出:未来广州将鼓励“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在新建道路规划上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结合设置
2010年前,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自行车停车场,满足换乘需要
自行车数量变迁
1988年广州市区自行车达206万辆
随后以平均每年10.8%的速度递增
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288万辆
1996年开始数量开始下降
1998年减至179万辆
目前,广州市仅36.3%的家庭拥有自行车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