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大数学院新生刘杰接到了一通意外电话,和蔼的老者声音向刘杰所在的东区6号楼419宿舍发出了一个邀请:请419全体成员去他办公室聊聊。这个和蔼的声音来自于数学院谢惠民教授。“你们好,我是谢惠民,以后我们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办公室的一番长聊让刘杰发现,这位谢教授不仅有着丰富的学识,还有着高尚的人品,真正是“良师益友”。 在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选择参考书、如何制定个人发展目标等问题上,谢教授都给予学生真诚的指导,刘杰入学以来的许多困惑都解除了。这个令学生感到意外的邀请揭开了数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序幕。
据了解,与谢惠民教授同批受聘的“本科生导师”共有28名,他们都是具备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以宿舍为单位,每名导师负责联系6至10名学生,重在对学生专业、学业上的指导和引导,兼有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教育、引导、爱护和帮助。大一新生张颜告诉记者,对244名数学院大一新生来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克服思想上的困惑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倾诉,需要指导,需要面对面地交流,而本科生导师制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根据规定,导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自主权,认真进行个案分析,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以便进行个别指导。据该校有关领导介绍,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学生能受益,导师和学校也是受益方。导师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就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学院及时改进工作。记者获悉,苏大将以数学院为试点逐步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数学院钱定边教授的一句话非常中肯,他说,导师制的本质应该是最终不要导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气质上的培养,给他们灌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
对此,苏州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学分制、选课制在重点高校中的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似乎迫在眉睫。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后,各地高校群起效仿,但是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原因在于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例。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扩招,很多高校导师“资源”奇缺,有的高校博士加上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师生比高达120以上,高水平教师资源之拮据导师连应付硕士博士都成问题,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往往很难落到实处。本报记者戴洁通讯员 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