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的本土文化能否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取决于遗产地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日前在云南丽江结束的第二届欧亚世界遗产城市国际会议上,与会者呼吁,青年一代在遗产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文化旅游中来,可促进年轻人树立对遗产地的正确认知态度。
本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惊人地消失
如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年轻人创造了可观的就业空间。云南丽江市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在该市旅游局注册的导游就有近4000人,这些导游年龄都在20岁至30岁之间,年收入为2万至5万元;过去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如今大多回到家乡,旅游业给他们带来的收入超过了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
由云南省社科院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44.89%的游客选择丽江旅游的原因是因其拥有独特的历史民族文化。如今,文化旅游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游客在文化旅游市场上的消费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流向,这也使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本土的文化。出访过10多个国家进行演出的丽江古城“大研纳西古乐会”,其知名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200多名年轻人参加了古乐会的招聘,最后有10人成为古乐会会员,他们平均每月的收入为1400元至1600元。
专家指出,旅游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经济基础,正确和有效地使用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专家们同时也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尽管传统文化让世界遗产地年轻人获益匪浅,但传统文化却在青年一代中惊人地消失,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负有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
“一方面,当今各少数民族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跻身于主流文化的大学生、硕士和博士,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母亲文化、故土文化的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过去人们说的‘数典忘祖’现象,正在我们各民族年轻一代中日益突出地呈现。”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博士说。
杨福泉说,近年来中国西部发展的实践表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一种促进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的资源。特别是在尚处于贫困状态的大部分西部地区,国家实施“长江上游禁伐森林”、“退耕还林”等政策带来暂时性当地财政收入下降、民众经济收入低等问题,发展可持续旅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各个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从民族传统文化中获益,民族文化资源的商品化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但是,其实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在市场上只是被表层化、浅层次地利用着。对很多利益相关者而言,民族传统文化是摇钱树和点缀品,而传统文化精粹的保护和传承则面临着危机。”他说。
在遗产城市对年轻人进行本土文化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不少民族的社区传统知识、文化艺术等正成为旅游市场和商贸市场上热卖的商品,但另一方面,由于商品市场上日益炽烈的对传统文化知识功利性的实用主义风气,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和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
杨福泉指出,尤其在城市青年人中,本民族语言、传统民俗、宗教信仰等知识的流失比乡村要严重得多。尽管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族歌舞、摩梭风情等,都已不断转化为各种抢手的文化商品,但实际上真正掌握纳西族东巴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东巴精英越来越少,小学、中学里对纳西族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掌握较多知识的老师和学生也越来越少。
他说,在城区的不少学校,很多纳西族学生已经不会流畅地讲自己的母语。学校教育中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体系传承的忽视,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本土知识传承的衰落。
对此,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瓦特·桑塔嘎塔教授认为,在遗产城市对年轻人进行传统知识和本土文化教育是当务之急。教育机构应认识到对文化遗产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性,通过教育发展项目鼓励青年人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政府对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丽江市政府倡导、在云南民族大学民语系成立纳西语专业这一举措,对青年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在该系纳西语专业读书的大四学生李丽勤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是纳西族,但如果不到这个系学习,他还不知道东巴文化是如此地博大精深。虽然民语系自2002年设立纳西语专业以来只有40多个学生,但是去年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的“纳西族文化演习会”却在昆明各高校中声名雀起,目前协会有会员60多人,还有很多外校学生想加入到这个协会中来。
专家认为,不仅遗产地青年人有保护、学习、传承文化的责任,外来人同样也有这样的责任。“人们在丽江古城能看到儒、释、道文化和纳西族本土文化、汉、藏、白、纳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奇观,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兼容并包、广采博纳但又不失自我、保持本土个性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如何让当代外来移民和经商者充分尊重和学习遗产地文化,应该也是遗产地文化教育内容之一。”杨福泉说。
“教育可以提高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不仅关注本国的文化遗产,也学会关注和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秘书长卡德·丹尼斯说,发展青年旅社、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也是让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的必要手段。
“一个纯粹消费型的经济必然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世界遗产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他们必须意识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卡德·丹尼斯说,“如果年轻人不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