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曾昀)绿树成荫、小溪潺潺,昔日因为建房挖沙形成的近2000多亩沙坑,两年后将变成北京最大的生态修复公园。昨天,门头沟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表示,通过一期治理,36万平方米的大沙坑已经还绿。
地处门头沟南城腹地的大沙坑,南北狭长,最宽处达400多米,最窄处也有70米,最深处为34米,是历年挖沙形成的“恶果”。由于长期以来无人管理,成为随意倾倒的天然垃圾场,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是门头沟区风沙的主要污染源,对城市土壤、地貌、空气、水源涵养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门头沟区采用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沙坑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对沙坑崖壁进行喷播处理,保护崖壁,形成立体绿化;另一方面,在沙坑中种植黄栌、紫穗槐、三叶草等耐旱植物,依靠树木的自然生长形成稳定的绿色森林走廊。此外,通过引入沙坑上游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这里还将形成一个7万平方米的落差10多米的三级叠水水系,并将创造条件吸引野鸭、水鸟等野生动物。有关负责人表示,除已建成的36万平方米绿地外,二期33万平方米改造明年春天将动工。届时,昔日的大沙坑将变成一个集观景、休憩健身、集雨、防风固沙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生态型公园。RJ183
本报通讯员高乔摄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