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经济全球化是无限商机也是残酷竞争。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发展?对这一问题,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表的演讲指出,中国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中国的国情,也离不开行业的特色,更离不开企业原有的文化和几个方面的基础,照搬外国的东西不大可能搞好中国的企业。
成思危认为,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主要的特点有四个,即以金融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同时,各国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四个层次:原料贸易、把原料变成产品、资本输出、知识输出。成思危指出,现在中国造成财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差距,就是由于中国现在没有自主创新,自己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技术依存度有50%是依靠自己,50%依靠引进技术。他举例说,中国的领带之都是浙江的嵊州,浙江的领带在全世界占有的份额不小,但是国产的领带一般最好的名牌也就是288-588元一条,国外一般的品牌是588-888元,顶尖名牌一条领带卖888-1288元,这是多年以来建成的商誉造成的。
谈到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时,成思危说,世界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头脑国家是产生知识、输出知识,躯干国家是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实际上发达国家还是掌握着产品知识的能力,他们现在的全球化只不过是把知识输出作为全球化贸易的层次。他表示,今年中央之所以提出一定要自主创新,要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因为没有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的,一个“躯干国家”是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企业在21世纪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创新,注意掌握标准、品牌、技术。
他说,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央提出来要“走出去”的战略。到国外投资,对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都要熟悉,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需要做大量工作。现在中国企业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三步是设立生产企业。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还是很少,所谓实现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就是从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战略,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它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现在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国外的企业,这个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模式,但并购的时候应该重视市场和文化的差异。
成思危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问题是没有能够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实践。他建议,中国的教授们应该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邢渊渊)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