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崇碧工作照雷智摄领导提起他众口一词:干工作丁是丁卯是卯,组织放心。同志们提起他总是夸奖:干工作总是风风火火,充满激情。一个涉案人员提到他也曾感慨:铁了心办案子,谁撞到他“枪口上”,准倒霉。他在纪检战线奋斗打拼六年间,一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一次二等功。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痴爱,在人生的旅途上镌刻下一串闪光的足迹。他就是陕西省纪委二室副处级纪检员杨崇碧。“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杨崇碧是2000年9月转业到省纪委的。在部队2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两次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个人。转业后立志要献身纪检工作的杨崇碧,提前两个月就到省纪委开始熟悉工作。有的亲友就劝他:“凭你的过硬条件,放着那么多福利待遇好的单位不去,却进了省纪委,住房房小,挣钱钱少,净干得罪人的事,你真是当兵当傻了!”杨崇碧却说:“人各有志,我看干纪检这事挺好的!”他的妻子也在一旁打圆场,“崇碧就是犟,他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杨崇碧到省纪委一接触办案,就意识到“隔行如隔山”,要胜任工作,光凭热情与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尽快实现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几年来,他系统地学习了三十余本纪检监察业务书籍及相应的法律书籍,还报名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本科函授的学习。通过学习他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快提高。他结合办案实践,执笔整理编写了《“两规”、“两指”工作概述》业务指导手册,深受基层办案同志和兄弟省、市同行的欢迎。他还撰写了《查办案件中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特征初探》、《查办案件工作“十心”的思考与实践》、《警示训诫“利器”在办案中呈威》等研究体会文章,先后在《陕西党风与廉政》杂志上发表。有人诙谐地称杨崇碧是“一根筋”。2003年夏天,在调查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南京宝色钛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邓贵顺行贿、挪用公款案件中,杨崇碧负责到南京调取涉案单位的账目。有一天,他在南京找某区的主要领导协助调取相关账目事宜,那位领导从保护当地经济利益考虑,以正在开会为由故意推辞,杨崇碧不气不躁,寸步不离地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等候,硬是从上午10点等到下午5点,这位领导从下属人员处了解到他是个不会“脑筋急转弯”的死认真,预感到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便抓紧时间出面协调,解决了杨崇碧到涉案单位调取账目的难题。由于杨崇碧工作心眼实,不服输,在省纪委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2004年7月的一天,在查处庆安集团公司个别领导干部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中,杨崇碧带人到与该公司有业务来往的北京某公司取证,当时经办人刘某因乳腺癌住院,医院一口回绝:“病人病情严重,不准任何人探视”。但杨崇碧不灰心,给刘某打电话心平气和地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杨崇碧带着鲜花和水果来到她的病床前时,刘某深受感动,忍着病痛,配合调查组人员做完了笔录。“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经过几次参与办案,善于思考的杨崇碧认识到,不论办多大的案件,都是从调查落实每一条线索、每一个证据的小事入手实现最终目标的。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往往成了办案成功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杨崇碧先后和同志们一起成功查办了省公安厅个别领导干部给赖昌星等人办理出境单程证案,西飞公司部分领导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案,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部分领导干部受贿案等11起大案要案,他以善谋断、点子多,正气足、敢碰硬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同志们的赞誉。2002年4月,在查办兵器亚西光电仪器厂部分领导受贿一案中,群众多次举报原厂长郭海生有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案子展开后却迟迟找不到切入点。一天下午,调查组让杨崇碧打电话把郭海生叫到办案点,脚还没站稳,郭就进了卫生间。异常的举动被杨崇碧看在眼里,郭海生走出卫生间后,杨崇碧对内部的设施物品进行了一番仔细检查,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十分蹊跷的纸团,打开一看,竟是郭海生在建国饭店存包的凭据。他走出卫生间以后,巧妙地把这张凭据交给调查组负责人,并汇报了自己对这张凭据的分析判断。调查组认为这是一条重要线索,立即派了两名同志在建国饭店取出了郭海生存的皮包,打开一看,一个笔记本上记着他在陕西、河南70余万元银行存款的时间、地点、数额、账号以及密码。在铁的证据面前,郭海生不得不将自己在陕西、河南任职期间受贿的问题如实作了交待。经过几年办案实践的摔打,杨崇碧锤炼出了善于挑战困难、勇于战胜自我的顽强作风。2005年7月,在调查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部分领导干部受贿案中,调查组掌握了个体老板刘建生用假资质承揽了省地电公司2.6亿元的金石大厦工程,为了拿到这一工程,他先后给省地电公司部分领导干部行贿48万美元的犯罪事实。刘建生听到风声预感不妙,早就跑到北京躲了起来。为了尽快找到刘建生,调查组负责人带领杨崇碧和其他4名同志秘密前往北京,终于找到刘建生在京的一处住房,但刘建生很少在这里居住,要抓住他就必须日夜布控守候。按照分工,杨崇碧负责守候地下停车场进出口。当时正是盛夏,地下停车场潮湿闷热,杨崇碧每天像呆在蒸笼里坚持守候,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凭着顽强的毅力在这里连续守候了三天,直到第四天晚上7时许,杨崇碧突然发现标有刘建生车牌号的宝马车开进了地下停车库,他立即用手机通知其他守候点的同志做好收网抓捕准备。刘建生刚走到地下停车库出口,就被调查组的6名同志将其抓获。杨崇碧和同志们协同作战,将刘建生及时抓获,为查清刘建生在承建金石大厦项目中诈骗1.6亿元国有资金的犯罪事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杨崇碧先后负责“两规”期间40余名被调查人员的安全防范,管理陪护人员250余人次,为了杜绝被调查对象发生逃跑、自残、自杀等意外事故,他坚持对陪护人员实施全天候管理,有效地化解了一个个不安全隐患。2004年11月,榆林供电局原局长刘文强在长安区办案点被“两规”期间,他的家属悄悄来到“两规”点,企图给刘文强传递信息,建立里应外合的攻守同盟。孰料,他们在“两规”点周围鬼鬼祟祟一露面,就引起了杨崇碧的高度警觉。调查组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当一名“卧底”服务员交来这些人让送给刘文强“外面平稳,上下已通,口供必翻,守口如瓶”的纸条,以及接受的1000元好处费后,调查组认为证据在握,时机成熟,便果断出击,将图谋不轨的4个人全部控制了起来。“杨崇碧无论接受什么任务张口都说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来都说不”。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今年6月份,四川省纪委来人到陕西调查落实一起经济案的有关线索,省纪委领导指派杨崇碧负责协查。从四川办案人员那里得知,他们这次来陕西带着涉案当事人,目的是要查清涉案当事人在西安两处银行保险箱的存款,涉案当事人手里有两把保险箱的钥匙,但保险箱是哪家银行的全忘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题。但杨崇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他利用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西安市各家银行办理保险箱业务的掌握,与其他同志一起,穿大街走小巷,仅用了4个多小时,排查了8个银行,就找到了急需要找的两家银行。算“小账”越算越亏算“大账”无怨无悔杨崇碧是家中独子,母亲一手把他养大成人,尝尽了人间的万般辛酸和惆怅。他何不想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孤身一人呆在农村,为了帮儿子减轻经济负担,自己还种着两亩地。农忙季节,杨崇碧多次想请假回去帮母亲耕种收获,让老人享几天清福,但一次又一次都让手头的案子搅得“泡了汤”。一提起这些事,杨崇碧就感到很内疚。2005年8月份的一天,有个老乡给杨崇碧打电话说:“你母亲病了,也不回去看看”。当时他也真想回去把母亲伺候照顾几天,尽一点微薄孝心,但当时正在昼夜不停地调查一起案件,他无法向领导开口请假,就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母亲说“一点感冒头疼,没事,你放心”。等那起案件调查完,他急匆匆赶回家,却得知母亲是下地干活中暑昏倒在地,幸亏被邻居及时送进医院才救了一命。人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这个谁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面前,杨崇碧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3年秋天,杨崇碧的爱人在单位的一次通信工程施工中,不慎从近两米高的施工架上摔下来,造成右胳膊骨折,在医院打了石膏回到家里,家务干不成,穿衣服都困难。这时候很需要杨崇碧呆在家里照顾她,但杨崇碧不是出差就是忙办案点的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规劝下,他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一次他爱人生气地说:“平时你工作忙,不顾家,我支持你,这回我胳膊骨折了,你总该请几天假回来照顾我吧!”杨崇碧当面虽然答应了,但回到办案点,却没有勇气给领导说请假的事。在同志们的眼里,工作不论多忙多累,杨崇碧总是乐呵呵的,看不出一点疲乏的样子,大家都羡慕他有一个好身体,殊不知,他在部队就患过腰肌劳损的病,转业到省纪委后又超负荷地工作,使原来腰肌劳损不断复发,但工作要强的他总是咬牙硬撑着,把笑脸献给了大家。有一次,杨崇碧和其他办案同志开车去江苏带被调查人员回西安,一路上十几个小时没休息,使他腰肌劳损的病情突然加重,疼得直冒虚汗,他硬是忍着疼痛完成了任务。一回到家,他就爬在床上让爱人给他揉腰,爱人揉累了,他又让十岁的儿子给自己在背上踩,儿子踩累了,他又让爱人给他揉,爱人一边揉,一边唠叨:“你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光闷着头干工作,就不知道爱惜身体,年纪轻轻的累下一身病,看你老了咋办。”杨崇碧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他一接工作就来精神,一忙工作,什么累啊、病啊早忘到了一边。2003年6月的一天,杨崇碧要去北京公安部为一起案件做笔迹鉴定,买好火车票正准备出发,突然浑身出虚汗、头晕目眩、呕吐不止,他赶忙到空军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得抓紧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他也曾想给领导请假另换人去,自己留下治病。但考虑到其他同志与被联系人不熟悉,去了可能误事。于是,就把医生的嘱咐放在脑后,仅带了些药就急匆匆地赶往火车站。上了火车后,他的病情再次发作,头晕得天旋地转,五脏六腑都快吐出来,身子软得像瘫了一样,幸亏在列车员的照顾下才熬到天亮。到北京以后,他早饭都没顾上吃,就拖着虚弱的身体硬撑着赶到公安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杨崇碧没什么头衔,但在办案中始终站在主人翁的位置考虑问题,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抢着干,一年到头“泡”在办案点,三四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转业到省纪委6年中,连续5个春节都是在办案点度过的。有人说:“杨崇碧像一台发动机,没黑没明地高速运转,不比谁多拿一分钱,太亏了!”杨崇碧也有一番道理:“我是个普通人,不想个人的事不可能,关键是要会想,如果尽算个人的‘小账’就会越算越亏,多算算党和人民的‘大账’,才会觉得亏得值得,无怨无悔”。这就是他对名与利的最好诠释,也正是他信念坚定的人生支点。(大海骁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