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映衬下的古城显得生机勃勃。记者王平摄
城中村“脏乱差”成为过去时,老社区变样了,集贸市场上档次了,占道经营少了,背街小巷脏乱差少了……短短两年,变化了的,不仅仅是公厕。
两年前,187个城中村、391个集贸市场、一大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居民社区……作为一个地处西北,具有700多万人口的副省级城市,盘子大,薄弱环节多,西安要创卫,谈何容易?2004年6月30日,西安毅然选择了创卫,“创卫是推进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以创卫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的袁纯清、市长孙清云代表市委、市政府发出动员令,打响了创卫战役。
创卫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在市委、市政府两位“一把手”亲自挂帅下,关心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成为“创卫”每一项标准的出发点。翻开创卫“日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
———城中村路灯亮了
“汽车开不进,污水出不来”,城中村成为西安创卫面临的第一道难关。187个城中村,流动人口密集,道路破损、六小、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藏污纳垢……创卫之初,这个小区域几乎涵盖了创卫要遭遇的所有难题,有损城市形象不说,也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专项整治的战役打响了,科学规划、投入巨资、综合整治,区、街、村三级管理格局逐步形成,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容村貌成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保洁队伍,整修道路、取缔占道经营、修理残垣断壁……短短两年,大部分城中村“旧貌换新颜”,目前全市已对300多个城中村、200多个集贸市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仅2006年上半年,全市城中村累计铺设排污管道8200米,新建115条道路,增设路灯509盏,建成公厕184座,绿化3万多平方米。一批批道路平坦、干净整洁、宽敞亮丽的“都市新村庄”涌现出来。
———马路宽敞了
占道经营也是西安创卫不折不扣的“痼疾”。以莲湖区北曹家巷为例,由于缺乏配套的蔬菜供应点,十几年来,这个承担着4万人需求的“马路市场”在住户怨声载道中却久治不绝。市、区采取“取缔占道-拓宽道路-建蔬菜超市”的整治方案,彻底让占道经营在此断了根。同时,“疏堵结合”这种长效方式也使诸多占道经营在西安城区彻底失去了土壤,建餐饮超市、引摊入室,各区县也采取多样战术,全方位攻克占道经营。时至今日,“马路市场”消失了,钟楼等繁华地区的流动小商贩越来越少,道路渐渐宽敞了……这样的变化还正在全市大街小巷进行着。
——老社区变成绿荫小区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有相当一批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住宅小区,基础设施落后,违章建筑集中、狭窄的巷道和低矮的棚户星罗棋布,环境卫生差,群众投诉集中。
市创卫办拿铁一村、西后地等群众反映较多的老社区开刀,打响了居民社区创卫专项整治第一枪,誓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各区、街、部门联合作战,违章建筑下狠茬清理了,占道经营取缔了,增加保洁人员,垃圾日产日清,专人长期负责督促小区环境卫生;改建公厕、修补道路及破损墙面,绿化、亮化……“以前谁在这儿锻炼呀,满眼都是破棚烂瓦。”西后地居民魏根宏一边在院子里锻炼一边说,“现在你瞅,路宽敞了,花草多了,咱这儿棚户区也成绿荫小区了!”
……
迎难而上,一个个创卫难点被攻克,古城“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循味识厕”到告别“如厕难”
“认得不认得汉字都没关系,闻着味儿走就能找到。”在西安生活过四年的留学生岩下拓曾这样形容西安的公厕。两年前他在东大街逛街,急着想方便,却找遍整条大街都没能找到厕所,情急之下只好小跑到钟楼附近的“肯德基”才解决了问题,“西安公厕太少,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太不谐调了”。
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厕分布来说,西安应有600座以上公厕,但2002年底,市区只有公厕351座,由于资金短缺、管理不善,70%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40多座旱厕条件恶劣。作为西安最繁华商业街的东大街从大差市到钟楼盘道,200多家商铺鳞次栉比,每天人流量数万人。然而,在这条“商业第一金街”上想找厕所却绝非易事,仅有公厕都在“迷宫”般的小巷里,卫生情况更是不尽如人意。厕所事小,却成了文明古城的门面之羞。
“这次再回西安,我又差点儿没找着厕所!变化太大了!”岩下拓笑言,国庆期间他和同伴去环城公园玩,就站在公厕附近,却没把公厕认出来,还误以为是景点小亭子。也难怪,仿古建筑的公厕古色古香,周围种满花草,不仔细看,一眼望过去还真以为是个小景点呢。
路宽了,地绿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此次回西安,岩下拓明显感觉西安发生了巨大变化。
“公厕越来越多了,档次也越来越高了。”现在无论在西安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公厕指示牌,部分路段还为司机单独设定了上公厕的临时停车处,西华门等地的星级公厕设施齐全,豪华美观。
这些变化缘于创卫。2000年西安有公厕420余座,到2002年只有351余座。公厕数量为何不增反减?市市容园林局工作人员陈知蜀道出了其中缘由,经济建设日新月异,高楼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城市发展中不少地方尤其繁华地段只拆不建,另一个原因则是新建公厕难,关键是选址难。
公厕数量多少不仅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硬指标。从2004年开始,在创卫整治中公厕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新建、改造公厕600多座,公厕投资初步统计1.3亿元左右。去年底全市公厕已达730座,每平方公里平均3.1座,水厕率达到98%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全市公厕将达到850座。“公厕数量目前已超过国家标准,将来所有公厕还有望实行免费,市民将真正告别如厕难。”陈知蜀表示。
“四城联创”古城阔步前行
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倾注了极大心血。“群众生活的难点就是创卫工作的着力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宝根在近期创卫现场调研中多次强调,创卫要立足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重点在背街小巷、低洼地区、居住地改造等方面多做工作,坚定信心,加大力度,全力以赴抓创卫,确保顺利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在市领导的关注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中,在周边居民的期盼中,红星巷等一批棚户区改造目前已全面启动。
从动员令发出到今天,29个月中,在决策层坚定实施“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在从突击整治到长效管理的进一步转变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卫带来的实惠,见证和感知着古城的每一点变化,也为现代文明公民的成长积累了新的读本。
大部分市民对创卫由观望到肯定,由肯定到支持,由支持到全心参与。2006年8月,民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8.2%的西安市民认为市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比去年调查结果提高了7.7个百分点。
确如部分市民所说,创卫是西安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年底,西安顺利通过验收,拿下了“省级卫生城市”的牌子!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了“四城联创”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创卫基础上,逐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个天蓝、地绿、水碧的新西安,一座充满生机的古城,正在向国家卫生城市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