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你知道吗?南京人亲切唤了七十多年的“法国梧桐”其实根本就是一个谬误,70多年来,南京只引种过几棵真正的法国梧桐,并且,最后的一棵“法桐”及其后代去年也终于销声匿迹了。哪里还能见到真正的法国梧桐?年近70的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剑华是最后在南京见到法国梧桐的人,他希望通过本报再次找到并亲眼看一看真正的法桐。
误会了70年
“其实,南京人眼中的法国梧桐不是真正的法桐。”蔡剑华开门见山地说。蔡剑华介绍,作为南京城市的“象征树”,报端或市民多称这些树为“梧桐”、“梧桐树”,也有称“法国梧桐”或“法桐”的,其实这些都不正确。据文献记载,这种树木通称“悬铃木”,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与梧桐树(属梧桐科梧桐属植物,也常用作行道树和绿化树种)比,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悬铃木也包括三种,即美国悬铃木(俗称美国梧桐,简称“美桐”),英国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简称“英桐”),和法国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简称“法桐”)。其中英国悬铃木是法国悬铃木和美国悬铃木的杂交种,它们之间有着形态上和树性上的差异。简单说,根据果枝上的球果数来看:美桐多为一果球;英桐多为两果球;法桐则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果球。现在,南京街头所看见的“法桐”树,其实大部分都是两球的英国梧桐,只有在南大校园、中山陵园、植物园还有市内零星分布有一球的美国梧桐,而三球为特征的“法国梧桐”,则很难看到。为什么会有误读为“法桐”现象呢,这要从七八十年前说起。孙中山先生奉安于紫金山前夕,当年由宋美龄带领中外专家,经过勘查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奉命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单种植于陵园大道的就有一千多株,余下的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后来的南京,又陆陆续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而来自于法租界的这种树木,就这么一直被称作“法国梧桐”了。
老教授和“最后的法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植物园工作的蔡剑华一开始也并没有在意那些遍布南京城的“法桐”是否真的法桐。但是他注意到,在植物园原大门,有两棵迥异的“法桐”:西边的那棵颜色呈现灰褐色,结果时为一球,而每到秋冬树皮呈小块状不完全剥落;东边的那棵则有两果,秋冬时候树皮会呈片状完全剥落,而树干的颜色则是粉绿色……仔细研究后蔡剑华才知道,这两棵“法桐”并非同一种类,它们一个是“英国梧桐”,一个则是“美国梧桐”。那么南京倒底有没有众口相传的“法国梧桐”呢?蔡剑华找了很久,发现在南京还真没有一棵法国梧桐,多数都为两球果的英国梧桐。看来,当年大批引进的“法桐”,其实叫做“英桐”才对。在另一个植物园老专家宓广林的指点下,最后蔡剑华在中山东路55所门口找到了一株真正的法国梧桐——三果悬铃木,凭多年经验蔡剑华看出,这棵约有近70年树龄的粗壮树木,应该是第一批引入南京的悬铃木中的一棵。蔡剑华将这棵唯一的真法桐视为朋友,经常跑过去看它。2003年时,蔡剑华发现真法桐上出现了一些病虫害迹象,树干已经被虫蛀了。蔡剑华想,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唯一的法桐也就没有了。蔡剑华从树干上剪下了一些枝条,尝试着把枝条和野生英国梧桐进行嫁接繁殖。果然没多久,55所门口的那棵法桐,因为虫蛀得厉害被绿化所砍掉了。蔡剑华选择的试验场所在前湖附近,去年,蔡剑华跑去看时,这些枝条已经抽出了绿芽。可是没想到,因为去年前湖附近的工程开始,施工队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十来株真法桐后代当作野树给推掉了。这最后的法桐也消失了。
盼望提供“蛛丝马迹”
痛惜之余,年届七旬的蔡剑华又踏上了寻找法桐的道路,可是至今没有找到“法桐”的身影。现在,蔡剑华希望能借助报社读者的力量,帮助他寻找“法桐”。蔡剑华告诉记者,其实作为行道树,结三果或者更多果的法国梧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比较大,效果不如杂交出的英国梧桐,这也是当年大规模引进英桐而不是法桐的真正原因。如有市民发现此“法桐”单株,请打本报热线:84686500。 肖婷 朱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