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把孙中山塑造成了小丑
主持人:1925年孙中山逝世前签了三份遗嘱,一份是家事遗嘱,一份国事遗嘱,还有一封致苏俄遗书,为什么要致苏俄?他对苏俄抱有什么期望?
尚明轩:孙中山几乎是单身一人投身革命,从西方吸收共和的思想,随后掀起了辛亥革命,长期思想依靠英美依靠日本,中国要建立一个中华民国,但是这些国家不是反对孙中山就是嘲笑他,苏俄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从依靠英美转向依靠苏俄,苏俄也在帮他,包括建立黄埔军校,包括派军事顾问,给他派政治顾问。 转向苏俄以后,国民党改组才开始,1920年前后跟苏俄联系。从国民党一大开始国共合作,到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去世,正是刚有一个良好开端之时。所以孙中山遗书强调国共合作,强调苏俄帮助。
主持人:当时他还让宋庆龄代替他完成他的遗愿,到俄国访问。
尚明轩:当时他说我已经不行了,没有直接派她去。
主持人:宋庆龄去苏俄完没完成孙中山的遗愿?
尚明轩:宋庆龄去俄国并没有受到礼遇,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主持人:《走向共和》年轻人看得非常多,觉得原来孙中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清政府要抓他,他可能永远都成不了名。您怎么看?
尚明轩:我刚才说了,它把孙中山变成一个小丑了,《走向共和》与真实情况相反,这是很失败的电视剧,违背了历史真实,电视剧在小的细节上刻意夸张,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做法。
主持人:播出后是存在两种声音,有的人说这里面还原了人性化的孙中山,有人说这是对孙中山本人的不尊重,是篡改。
尚明轩:历史剧应该尊重历史,它不尊重历史。孙中山既是伟人又是一个凡人,他有他的局限性,有他的认识过程,但是《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是歪曲了历史,不符合历史真实性。
(责任编辑:秦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