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国际电力股份公司2005年总资产突破300亿大关
·[财经]山东上市股票破百只 华电国际成为询价第一股
·华电国际终于粉墨登场 山东印记渐消褪 逐步转向全国
·1.65亿元收购两家电厂 华电国际谋划全国性电力公司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
注册地在济南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电国际”),近日低调将总部迁至北京。
11月初,记者在位于济南市经三路14号的华电国际原总部采访时获悉,此次公司总部迁京仪式刚于几天前的10月28日举行,但涉及的职能部门很少。作为山东最大的发电公司之一,华电国际的大部分资产、业务分布在山东以及四川等地,因此迁址规模并不太大。
与此同时,华电集团高层也出现重大人事调整。11月2日,该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贺恭离职,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培玺接任贺恭原有职位。就在几天前,贺恭还曾以总经理身份出席了华电集团下属公司华电国际总部迁往北京的仪式。
低调迁址
华电国际原名山东国际电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鲁能开发总公司、枣庄市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于1994年6月在济南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82,505.62万元。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独立发电公司之一,该公司上市以来通过新建和收购,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约17%。
“经多年发展,华电国际逐步由区域性公司转变为全国性公司,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此番迁址北京,将给华电国际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华电国际董事会秘书周连青坦言。
据介绍,这次华电国际把总部迁到北京,对其全国性布局来说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利于公司完善投资者关系,更易于与投资者沟通,便于办公。但是,哪一部分人员将前往北京办公还没有最终确定。记者看到,在济南经三路上的华电国际原总部人员办公仍井然有序。
在总部迁京后,从山东起家的华电国际,下一步在省内的发展将如何进行?
据华电国际证券部有关人士介绍,华电集团一直把山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把华电国际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和融资窗口。近年来华电国际在山东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扩张,下一步,山东等地仍然是其重点发展区域。
今年9月26日,公司刚刚进行了两项收购,分别是以2541万元向母公司收购安徽华电芜湖发电的95%已注册资本,以及以8520万元向枣庄力源收购华电滕州新源热电31.6%股权,使公司拥有滕州公司的股权由54.49%变更为88.16%。目前,芜湖发电一期工程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在兴建中,预期将于2008年开始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06年9月30日,华电国际总装机容量为11567.2兆瓦,权益装机容量为9007.6兆瓦,而上述两项目,估计可增加公司权益机组产能9%。
除了上述新收购,华电国际目前在建机组数量也相当庞大。据透露,正在建设的邹县发电厂#7机组将是华电集团和山东省投产的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目前该机组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工程建设和机组分步调试工作进展顺利。“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不仅容量大、参数高,最重要的是节能、环保,该机组的建成投产将利于华电集团电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山东电源结构的优化,这也被华电国际内部人员认为是“华电集团和山东电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根据华电国际规划,明年新投入装机容量将逾6300兆瓦,到2007年底总装机容量增至20777兆瓦。单以今年第三季业绩而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强劲增长11.56%至39.18亿元。
电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就在华电国际总部迁京的同时,11月初,华电集团以及国内另一电力巨头国电电力均现重大人事调整:先是曹培玺接任贺恭原有职位;接着,国电电力也在11月2日公布了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称该公司总经理刘润来将离职。同时,经股东推荐,将聘用陈飞继任刘润来职位。
虽然两大公司只承认此次人事任免源于正常工作需要以及“正常的新老交替”,但其“不约而同”的举动背后,似乎预示着新一轮电力竞争格局的展开。
本报记者了解到,华电集团原总经理贺恭现年63岁,早年踏入电力行业,曾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以及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1月起,贺恭被国家任命为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而此次新任命的华电新帅曹培玺原来是华电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现年51岁,日照人,与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有些渊源。两人同是山东人,同在山东起家,在刘振亚任山东省电力局一把手时,他排名紧随其后。并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青年厂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称号。
对于电力行业历时四年之久的所谓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现在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有电力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电力改革要实现关键性的突破,不能再一味地从打破行业垄断入手,而应尽快从企业的微观治理层面切入,从而寻求一条突破现有约束的可行的改革路径。
自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电力行业打破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以“五大巨头”——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和中电投集团共统天下的局面。但国家发改委在其发布的《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中称,“全国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
一个未经当事方证实的信息显示,华电集团的火电企业去年底的亏损高达70%。其他四大集团日子同样不好过:中电投集团达67%,大唐集团达57%,华能集团达47%,国电集团达40%。在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面前,调整经营战略以及进行人事改革等“多管齐下”,或许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力巨头们完成“自我救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