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祖望说中医会死,我第一个不答应
于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于祖望为中医耳鼻喉科创始人,填补了学术空白,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奖。他充实了“三英”学说,把“四诊”扩展为“五诊”,设计出辨正方式。晚年目睹全国中医西化之风严重,开展“救亡”工作,撰写了《新医医病书》。
本刊记者 蒯乐昊发自南京
94岁的老中医于祖望为他的书房起名“茧斋”,于祖望就是江苏省文化界评选公认的“藏书状元”,埋首在“茧斋”四壁书籍之中,不是作茧自缚,是化蛹成蝶。
于祖望说,“我是用功得很,老了也很用功,我是从苦里熬出来的。”
中医人丁兴旺,但不少“假和尚”充数
于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四岁即被家人送入当时金山县最有名的姚家私塾读书。姚家私塾是江南著名藏书家姚石子的家塾教学非常严格,每年,于祖望只能在春节等节日休息十二天其余时间全用来读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要背,从4岁读到18岁,一直坐着,我的脊背都弯曲了。”
中国古代学人入仕的传统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十几年的经史典籍的教育为于祖望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厚功底。离开姚家私塾,他被当地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免试录取,即将结缘丹青。
“准备到刘海粟的那个学校去读书,但我家旁边有个邻居,年纪比我大些,他父亲叫他去学中医,他不愿去。我们两人坐在一起聊天,他说他英文很好,去搞中医一窍也不通,我说,我假设是去搞中医就很好,他说假设学美术就好。那我们两个人调换,结果我就去搞了中医。
这一年,于祖望师从名师钟道生,开始学习中医中药知识,当时的中医教育讲究口传心授,对基本功能要求十分严格,除了苦练背中医学经典,学习炮制药材,还要苦练擒拿术。”一种酒坛,口子小,身体大,三个指头抓住,抬,坛子轻了就放沙子,放水,练习的时候不能吃饭,连一口水都不能喝。
擒拿术是中医急救时的一种传统方法,多用于抢救喉阻塞病人,医生把病人放在膝盖上,用力搬拿,力气小了可不行。
中医舆论反对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个行业长期鱼龙混杂,有些人反对中医,其实是反对假中医
人物周刊:最近的“废除中医药”讨论,作为中医界的泰斗级人物,您怎么看?
于祖望:中医已经存亡了数千年都没有消亡,疗效有目共睹,不是哪个人,或者哪群人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
中医引起舆论反对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个行业长期鱼龙混杂,有些人反对中医,其实是反对假中医,现在中医兴旺人多,基本上是假和尚在那里充数。
人物周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于祖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知之明者,知道西医队伍挤不进去,索性自报中医。为了保险,称中西医结合,中医的出身,学校、祖传、从师三马并行,只需一个老中医承认“他是我的子孙”,“是我的学生”,就可大摇大摆的跨进中医大门。
中医还有一个先天性特点: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也就认为是“郎中”、“大夫。以此类推,点痔的,捏脚的,脚部按摩的,莫名其妙的扎几针的,专门拔火罐的,站在病人面前象音乐指挥家一样没有指挥棒的指挥一通的,甚至鹅白疗法,饮水疗法,甩手疗法,退走疗法。。。。都归为中医。
人物周刊:西医有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制度,中医的门槛却相对较低,中医院或者中医高校,怎么保证从业人员的水平?
于祖望:中医里“名老中医”“名中医”特别多,怎么样才算有名呢,却没有一个标准。最后成了时代特征。一提到或者写到中医医生时,必须要加一个“名”字,不加上一个“名”,单单“中医师”三个字,似乎有残缺不全之感。
还有少数“博导”、“硕导”的教授,是不是真教导你的博士、硕士学生呢?有谁去察访或检查?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