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宁波11月11日电 祖宗遗产让同根同族文化延续
记者 叶琛琛 傅婷婷
“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承载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古籍也许可寻,但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是麻木的。倘若语言失传了,传统淡忘了,习俗变易了,文化消亡了,当记忆出现断层,那中国的下一代将从何知道自己是从怎样的历史深处走来?”十一月中,正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纪念范钦诞辰五百周年、天一阁建阁四百四十周年的活动上,专程从香港赶来的范钦后裔、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百感交集
范鸿龄于一九四八年出生在上海,四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是范钦第十四代孙。其先祖范钦,明宁波府鄞县人,累官兵部右侍郎,是一位兼收并蓄、兼综四部的藏书家,藏书达七万余卷,四百四十年前创建天一阁。
“我母亲是宁波镇海人,我对宁波的印象却很模糊。一九九五年为了完成家母夙愿筹建惠贞书院,四十多岁了才第一次到宁波。当时,还以普通游客身份到过天一阁,却并不知道自己同范钦的关系。”范鸿龄笑言。
一九九六年,范鸿龄再次造访宁波,经当地政府从天一阁查阅族谱后才确认身世。此后,他领着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第三次来到宁波,并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带着手套,浏览了天一阁所藏部分古籍原本。
没想到几个小时下来,范鸿龄就意识到:“我怎么那么没有文化,这些书几乎看不懂,很多字不会读,甚至不认识。”
范鸿龄说,香港以英文教育为主,自己平时也只是看英美文学,中文并不太注重,和祖上范钦相比,他虽也藏书,却只藏金庸一人的书。
回香港后,他开始专门到书店找古籍,现在,家中已藏有不少国学著作,个人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实在非常丰厚,很多古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既有深意,又有实意的。一个人,应该有点文化,但是我已不再年轻,学习时间也有限,目前学识还是很浅薄。”
范鸿龄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人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代年轻人之间慢慢流失,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和外国人将会“扯平”。范鸿龄如是直言心中所忧:“虽然我在极力规劝和引导,但现在比较遗憾的一点是,我的下一代还没有到过天一阁,平时也是很少接触国学书籍。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和欧美等国的同龄人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学英语,穿耐克鞋,看好莱坞大片,吃麦当劳,审美趣味日益同化。”
范鸿龄表示:无论是身在何处,中国人身上都流着一样的血,都是炎黄子孙,天一阁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希望它作为一件文化标识,能推动中国年轻人重新回复到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意识上来,让中国文化继续良性延承下去。
(责任编辑:黄成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