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在北京举行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推介会上,俄气银行第一副总裁奥莉加·达达舍娃首次明确表态,该银行将为从西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铺设提供资金。
俄气银行副总裁的这次表态表明,中俄之间正在进行的天然气管道谈判很可能已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
设局:谈判的重重迷雾
与俄气进行谈判的是中石油。
俄气与中石油正式的战略合作始于2004年。经过两年的相互试探,2006年3月普京访华之际,两家公司终于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此后该管道正式进入商业谈判阶段。
5月11日双方进行了首轮协商,根据俄气的新闻稿,“双方确定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气的谅解备忘录的首要步骤,协商了商业谈判的进度表。”但6月底,形势突然生变。俄气总裁米勒表示,俄气准备在2008年首先开始铺设到达中国新疆的西线,整个方案造价为100亿美元,建设费用将由俄方承担,该线2011年建成后年输气量可达300亿立方米。而这次被米勒放在了第二位的到达中国东北的东线方案,恰恰是中方最早提出的方案。
由于涉及巨大商业利益,中俄两国公司和相关部门都对谈判进程守口如瓶,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关于管线的各种臆测在两国媒体频频曝光,各种说法也是莫衷一是。目前真正需要中方攻坚的,只剩下了价格问题。
解局:价格才是硬道理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署的只是一个不具备合同效力的《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但就是这个备忘录,也让中国等了近10年。
在备忘录签署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以“市场价格”向中国销售天然气,并称这一价格是根据该国向欧洲销售石油/柴油价格的同样公式计算出来的。
过去3年中,中国一直不愿同俄罗斯签署长期的天然气进口合同,主要是因为天然气的价格与油价同步上涨,从俄罗斯进口的成本价格远远超出了国内的市场价。年初俄乌斗“气”后,俄罗斯将对欧的天然气价格统一调整到每千立方米230美元,而同期国内天然气的市场均价只有100美元。今年年初,一位参加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俄方专家曾经向记者透露说,俄方的价格肯定不会降得太多。
在俄气银行的推介会上,记者向鲁萨诺夫问及中俄可能会以何种价格达成协议时,这位副总裁笑而不答。事实上,即便中国拿到了俄方声称的150美元的最理想价格,仍然超出国内价格的60%以上(约700元),这或许是鲁萨诺夫在中国——俄罗斯年闭幕日对价格问题笑而不答,而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敢于再次向发改委逼宫要求提高天然气价格的最直接原因。据财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