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着一个黑单肩挎包,穿着浅绿的旧T恤,甩着两只细长的胳膊走进门,不知是谁喊了句“纪老师来了”,大家这才注意到他。纪连海,这位在央视《百家讲坛》创下最高收视率的中学历史老师,近日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记者:您觉得自己和其他演讲人有什么区别?
纪连海:我讲课时带着一股纯京味,表达方式介于相声和评书之间,观众在意我所表达的观点,这是别人无法传达的。 我希望通过历史人物给观众更多启示,而不单是知识。
记者:您是因《百家讲坛》采用评书式讲课吗?有没有刻意表演?
纪连海:我刚当老师时那个初中是新建的学校,要自己摸索教学方式,我爱听评书和相声,逐渐运用到教学中。评书和相声,是借鉴别人的方式,表达我自己的情感。讲史在形式上必须改革。听说书,在茶馆比看电视有意思,学历史,看电视比读书好玩。在电视上讲历史,就是借鉴现代化媒体,反映千百年不变的东西。我讲课时没有表演,讲袁崇焕时就把自己想像成他,因而会有激动的感情。
记者:很多人在质疑您的“正说”。
纪连海:听我讲历史,能够在轻松消遣之外有所回味就足够了。如果在你面前摆一套《二十四史》,你会拿哪一本?我想可能是《史记》,因为它写得好看,这就是它流传至今的原因。就像大部分读者想了解三国历史时,会看《三国演义》,而不是去啃《三国志》。
记者:现在电视上讲清史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纪连海:阎崇年推荐我进入《百家讲坛》,开始时只有我和他两个人讲清史,他讲帝王,我讲将相。播出后我的收视率很高,结果现在谁都往这方面靠,都讲清史。太乱了。
记者:您平时很喜欢研究清史?
纪连海:我对清史不感兴趣。我最擅长的是近现代史,1840年到现代,讲清史时我就常引用近现代的案例。学历史的好处是可以讲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机会表达感情。
记者:您现在社会活动这么多,还有时间备课吗?
纪连海:现在日程排得很满,比如这个星期一,上午上历史课,中午与媒体记者见面,下午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晚上到大学作讲座。我的课排得比较集中,不会因为社会活动耽误教学工作。我都提前一个月准备好教案给学生看,在上课前10分钟再快速准备一下。我当了20多年的老师,对课程非常熟了,去年学生在哪里遇到问题,今年一般还会遇到。
记者:您的角色是个学者还是讲故事的?
纪连海:我过去不是学者,现在不是学者,将来也不是学者。我也不能完全算是个讲故事的,而是借《百家讲坛》扩大历史受众。老师传达的是基本史实,也要有学者严谨的史学精神,学者可以借鉴我的表达方式。
记者:在课堂上和在讲坛上,哪里讲得更过瘾?
纪连海:我还是更喜欢在课堂上讲,没有拘束,没有限制,不管怎么讲都不会被掐掉,不过录节目时即使有些内容会被掐掉,我还是会讲,台下还坐着观众。
记者:讲那么多话,还常情绪激动,累不累?
纪连海:确实很累,但上了讲台就要很快调整好,不会表现出来。我在大学时坚持跑一万米,平时坚持每天散步,最近5年里只去过3次医院,不是去看病,是去看望生病的。今年6月份以来没时间锻炼。当老师开始时是脑力劳动,到了后来就纯粹成了体力劳动。
记者:您总结讲课好的原因之一是有副好嗓子,透露点保护措施。
纪连海:我也没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小时候变声就没变好,声音变得男不男女不女的。像草珊瑚、西瓜霜之类的含片也很少吃,最近到处讲课,学校的校医看到我,会把这类药塞到我兜里,嘱咐我含一片。
记者:有人说你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演的老师。
纪连海:我听说了,还特意看了电影,确实挺像。但我跟学生的关系绝对不会像他那样,学生在课堂上出格,我都淡然处之。
据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