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周德东,1967生于黑龙江,现居北京。他被称为中国恐怖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在近期由网络和平面杂志共同发起的历时4个月的“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中国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名列榜首。曾担任《女友》杂志社编辑、《文友》、《中国百老汇》杂志主编,现任《青年文摘·彩版》主编。 主要作品有《天惶惶地惶惶》、《死亡之妆》、《背后有人》、《夜半笛声》、《神在看着你》等。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2006年12月1日全国公映。最新推出同题情悚巨作《门》,将亲自担任导演,搬上银幕。
个性对白
1、生平最大的好爱是什么?
周:弹吉他唱歌。
2、口头禅是?
周:我很帅。
3、吸烟吗?这与写作有关吗?
周:吸烟。和写作无关,和寂寞的生命有关。
4、最崇拜的作家是谁?
周:我要说我最崇拜的作家是我自己,这太俗。这个问题我放弃回答,下一个。
5、最满意自己的作品是哪部?
周:《三减一等于几》。
6 、什么样的事情最让您感觉恐怖?
周:时间和空间是最恐怖的。
提起“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恐怕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采访时一口气问了周德东六、七个问题,估计着他回答时一定会说“不行,不行”、“离成功还远着呢”这样谦恭的话,没想到他却自己卖上“瓜”啦———说了自己一火车皮的好话!
路上行人都该找我签名
———上面这句话如果是周德东成名后说的,搁谁听了都会觉得太那个。可你要知道,他说这句话时才16岁,第一次见识到都市的繁华。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农村装束的小伙子,愣头愣脑地站在熙攘的城市街头不知所措,这时你能够知道他头脑中蹦出的居然是“你们都该找我签名”这样一个念头,不惊得跌倒才怪———23年前的周德东就已经是这样一个能够制造出其不意的人了。
关于他的过去,我们听他说:
“我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子里,很偏僻。16岁第一次见识城市,我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十分难过———那么多红男绿女匆匆而过,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觉得,他们都应该找我签名的。初二辍学,在小镇上摆摊;19岁,穿上了军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山海关,当了兵;在大同当过报务员、保管员、宣传员;到锡林郭勒戈壁草原开过车,放过羊;在土木尔台山区做过炊事员;在大同市中蒙边界红格尔当过电工;在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帮过忙;后来,背着五个处分,不光荣地退伍了,被分配到老家巨龙村供销社当售货员;后来,调到肇州县一个企业当秘书;再后来,从东北到西北,到西安《女友》杂志社应聘,考了个第一……”
至今,网上很多人提到周德东还是会问“是不就是那个在《女友》上写美文的周德东啊?”据说,当年有无数文学青年慕名前去拜访偶像周德东,而此后他也平步青云地做上了《女友》杂志主编。1999年辞职后,进京创办中国第一本恐怖杂志未果,回家写恐怖小说;2004年“出山”担任《格言》杂志主编;2005年至今,担任《青年文摘·彩版》主编。7年时间内一口气出了15本小说。
我天生是写恐怖故事的
在很多人看来,周德东从正儿八经的文学写作到制造恐怖小说上去,是不务正业地越走越下道儿了。关于这一点,周德东似乎没有想说些什么以正视听的欲望,如果有,他早就炮轰谁谁谁了。他有这个机会可是没这个闲情逸致,更何况世界范围内恐怖文学的发展史早已经说明问题。
周德东亲口说的关于写恐怖小说的原因是“30岁之前,看到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于是写了几十本风花雪月的书;30岁之后,看到的是人性和现实社会中丑陋的、阴暗的东西,改写恐怖小说。”
的确,周德东写的东西与以往类似于拙劣戏法的所谓恐怖小说不同,没有具像的鬼怪,没有文字刻画阴森处所,他一样能让你感觉可怕,而且是越想越害怕。他说:“我的恐怖小说很好看。我这个人敏感,鬼机灵,充满想像力,天生是写恐怖故事的。我觉得我摸到了恐怖最黑暗的核心。我的故事简单,甚至很安静,慢慢读进去,读者就不能自拔了。真正的恐怖是心理的压力和精神的浮力。”
可能也有个人崇筹的因素在内吧,我诚心称呼周德东为“国内恐怖小说大师”,估计这个称呼在众多他的读者心目中一点不为过。而他说了一句最为谦虚、也最让人窝心的话:“你说我已经是大师了,我心花怒放。可是低头一看自己穿的厨师白大褂,马上意识到你在大师后面落了一个‘傅’字。让我做个恐怖大师傅吧,给大家做点刺激的菜,看着大家吃得满头是汗,我愉悦。”
电影不恐怖我负责退票
周德东即将做导演,把自己新近出版的作品《门》拍成电影献给观众,刚刚凭借《疯狂的石头》火遍全国的导演宁浩也帮他做参谋,共同谋划着怎么能把国内的观众吓个够呛。谈起要做导演的话题,周德东还是延续他开谈以来一贯的自卖自夸风格,大肆宣称:“周德东导演的恐怖电影不可能不成功———你坐在电影院里等着吧,吓不着你我退票!”
虽说名人大多渴望更加有名,拍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当然是很好的途径,但周德东的谈话间你能够很清晰地感觉出,其实他热衷的并非如何一夜成名,更没有想过捧奖时该说感谢哪些人,他最兴奋的是能够用更多的手段和办法让看他作品的人感觉恐怖至极。这好比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孩子,觉得仅仅是在纸上搞点花样还不够,能够以假乱真地做出些东西娱乐大家一下才最刺激,而他只是躲在一旁捂嘴偷乐罢了。
说起娱乐感觉周德东是最擅长的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愉悦,同时让别人也感觉快乐。他曾说,看恐怖小说能够让人的神经变得健壮,开始写作时连他自己也心虚,可现在已经天不怕地不怕了。业余时间,他最喜欢吉他弹唱,多年前他甚至还发行过一张唱片。周德东说:“拍电影和唱歌只是我的副业和爱好,我的主业永远是写恐怖小说,一直到我80岁那年你还会看到我的恐怖小说。”(陈菡)
周德东的恐怖故事选摘:
“那一天,我去医院看眼病。这是一座崭新的医院,我坐在眼科门外的长椅上,等待医生 。
下午一点半上班,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多。
走廊很长,干干净净,空空荡荡,除了我,没有一个患者。
走廊的尽头是两扇对开的门,门上有两块长方形的玻璃。望出去,还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奇怪的是,那里有很多人,摩肩接踵,甚至有些拥挤。
我不知道那条走廊里是什么诊室,也许他们中午不下班。
我呆着无聊,就静静地看那些人。
有人在东张西望地寻找诊室;有人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着医生叫自己,冷眼看着走过的每一个人;有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匆匆走过,好像有患者要死了;有穿着病号服的患者慢慢走过,由家属搀扶着;几个工作人员用轮滑床推着一个患者走过,举着点滴瓶……
仅仅隔着一层门,两边的反差竟然这么大!
那层门很隔音,我只能看见人影绰绰,却听不到一丝声音 ,就像观看一段抹掉了声音的录像。
终于,我站起来,沿着安静的走廊走过去。
我走到那两扇门前,忽然感到有些不对头———那门板上的两块“玻璃”根本不是玻璃,而是镜子!
———我蓦地转过身来,望着空荡荡的走廊,头发一下就竖起来了。
眼科医生终于上班了。他检查了我的眼晴,说:“你的眼睛已经病入膏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