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周长锋通讯员叶文彬
本期展示
人物:社区居民若干
年龄:无法统计
身份:互为邻居
住所: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路60号及附近
展示理由:2004年,获得“厦门十大好邻居”
在同安区大同街道三秀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有一块非常特殊的奖牌,获奖者的名字叫做“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路60号及附近居民”。 该奖牌背后有一段邻里相互帮助的故事。
家住三秀社区南门内的居民陈文全1987年下岗后,生活十分艰难,夫妻俩靠着到乡下补鞋和四下打零工过日子,女儿正在上学,家里还欠着一万多元的债务。当他搬到402室住的时候,同在4楼的401和403室的邻居最先了解到老陈一家的贫困。搬家后第一次过年,401、403的邻居不约而同地送来了年货,这一年他开始感觉到过了个很踏实、很温馨的新年。
2000年9月,陈文全的女儿考上了省电大,可是学费的问题马上难倒了他,经济的拮据逼得这个男子汉走投无路,一度想动员女儿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不想这事很快又让401、403的两家邻居知道了,他们马上又凑来了数百元的学费,后来左邻右舍都知道了,也纷纷借钱送东西,风风光光地把老陈的女孩儿送到大学就读。
为了帮助老陈一家经济“造血”,一位当老师的邻居为老陈找了个在社区里看守公厕的活。从此,陈文全有了“固定”工作,认识和关心他的好邻居就更多了。冬天,60号101室的邻居看老陈冒着寒风看守公厕,冷得直打哆嗦,马上送来了一件大风衣。邻居们惦记着他生活困难,家里的一些可回收废品,如矿泉水瓶、硬纸盒等,都要拿来送他卖。2001年春节,孩子又要去省城上学了,邻居、亲友们纷纷送来了钱物资助。
同安计生指导站站长闻讯也送来400元钱,到他家时,老陈已带着孩子到同安汽车站乘车了。这位站长又马上赶到了车站,把一大袋东西塞给了孩子。老陈打开袋子一看,里面除了钱和食品,还有一些感冒药。老陈鼻子一酸,快60的男人了,当场在车站里流下了热泪。2002年底,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的陈文全主动将低保给退了,他说:要把补助款让给更困难的人,这也算是一种报答吧!
2004年8月,陈文全和他的好邻居们一道,被评为“厦门市十大好邻居”。颁发证书时,获奖者的名字难倒了工作人员:因为这个“好邻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多得无法数的邻居,工作人员只好在奖牌上写成“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路60号及附近居民”。
小编插话:本期社区百人选择了一群人,给大家讲述一个邻里互帮的故事。
比邻而居是一种缘分。如今,在钢筋水泥的楼房内,这种缘分却被无情割断,有时候,邻居几十年,竟从未有过一声招呼。隔壁邻居长相如何、来自哪里、日子的酸甜苦辣……全部被防盗门隔断。“远亲不如近邻”的古代人情哲学被高楼大厦、全封闭式私人空间粉碎。
有一句话可以这么说,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而是邻居不过两三米,你却不知道我是谁。
幸好还有一些人,时刻让我们温暖。除了对邻居给予微笑外,他们还奉献出了爱心并付诸行动。这些人是陈文全和他的好邻居,也可能是你,是我,只要以后,你我出门的时候给邻居一个微笑,偶尔说两句天气晴朗,紧急的时候互相施于援手………那么,好邻居就是我们大家。(章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