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1日专电(驻京记者江胜信)专业作家、签约作家,儿童文学、城市文学,中老年作家、青年作家,创作责任、创作自由……今天下午,参加作代会的上海代表们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讨论中国作协六届全委会工作报告时,你一言我一言,围绕着一个主题——如何把上海建成文艺创作高地,大家畅所欲言。
结合专业和签约作家制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颙认为,把专业作家制与签约作家制结合起来,上海应率先作出一些有益探索:既要尊重文学创作规律,继续吸收有潜力有实力的专业作家,又要按照市场规律,制订一些考核机制,专业作家可以被淘汰出去,业余作家也可以被吸收进来。创作好的文学作品不像制造商品,它的诞生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可能会花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把所有作家都推到市场上去,他们整天为衣食而忧,又何以能全身心扑在写作上呢?所以,精选一些专业作家是必要的,但又必须要考核专业作家的创作进度,不要让他们高枕无忧、一劳永逸。
近年来,上海的专业作家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其中王安忆创作的《长恨歌》和《发廊情话》分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王小鹰继《你为谁辩护》后创作完成的《我为你辩护》也影响不凡;竹林的《今日出门昨夜归》也颇获好评。
出席作代会的上海作家们提出,签约作家机制需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他们认为,这一机制与市场对接,能极大地催生作家的创作干劲。上海作协从2001年起实施签约作家制,每年签约10位左右作家,到现在共完成作品百余部:其中殷慧芬的长篇小说《汽车城》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萧萍儿童文学系列获2004年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丹燕近几年陆续发表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和《上海的红颜遗事》三部曲在海内外都有不小的影响。
作家队伍不能出现断层
上海市作协积极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全方位为作家“三贴近”提供服务,先后有王小鹰、竹林、秦文君、于东田、殷健灵、朱晓琳、萧萍、沈嘉禄、钱汉东等人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助创作项目。同时,任溶溶等老作家老当益壮、笔耕不辍,叶辛等中年作家厚积薄发、佳作迭出,张洁等青年作家逐渐成熟,崭露头角。但一些作家提出,上海的中老年作家中都有代表性人物,青年作家的力量则相对弱一些,小饭、周嘉宁、苏德等青年作家还有待于进一步磨练。为此,努力抓好青年作者的发现和扶植成为上海作协的工作重点。
目前,市作协与市社科院一齐推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写作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联络、团结并吸收了全国20余位创作较活跃的青年作者作为学员,这一举措被其他各省市作协称为是“为上海凝聚人才,为全国培养人才”的义举。据了解,这个进修班学制两年,每两年招收一届,每一届学员20位左右。
建议推出“童书排行榜”
任溶溶、张秋生、秦文君、梅子涵、张洁、殷健灵等上海代表不约而同谈到了儿童文学。这些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们都感慨:上海虽然一直是儿童文学的重镇,但好的儿童文学在少年儿童中的冲击力并不大。
少年报社原总编辑张秋生说,上海是儿童文学的发源地和重镇,叶圣陶、巴金、鲁迅等大家在上海为小朋友们留下了《稻草人》等经典儿童文学。上海今天的作家群中,依旧有一大批人把爱心倾注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去。但让他们痛心的是,一方面这些体现真、善、美的作品被搁置在书店的最高层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家长们又请求他们推荐好书,索来之后都感叹“如遇知己”。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家长在为孩子买书时往往抱着功利目的,或挑选益智类图书,或以拔苗助长的心态挑选对孩子而言很艰深的古典文学,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关爱;有一些作家不负责任,借签名售书之机推荐并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对此很担忧,他在教学、写作外,经常要花一些精力去各地的学校和书店转转,为孩子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有益于培养他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图书。
少儿出版社副编审张洁建议:很多书店有小说类、非小说类图书的排行榜,建议上海的书店推出一个“童书排行榜”,既可向家长和孩子们推荐好书,又可促进优秀儿童文学图书的销售。 |